和汴州令狐相公白菊

兔园春欲尽,别有一丛芳。
直似穷阴雪,全轻向晓霜。
凝晖侵桂魄,晶彩夺萤光。
素萼迎风舞,银房泫露香。
水晶帘不隔,云母扇韬铓。
纨袖呈瑶瑟,冰容启玉堂。
今来碧油下,知自白云乡。
留此非吾土,须移凤沼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汴州令狐相公白菊》是唐代著名诗人杨巨源的作品之一,这首诗通过对菊花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杨巨源,字景山,唐朝诗人,以其精湛的诗歌创作著称。他在与白居易、元稹、刘禹锡、王建等人的交往中,受到了极高的尊重。杨巨源的诗作在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其作品被广泛传颂。
  1. 诗句解析
  • 兔园春欲尽,别有一丛芳:这句话描绘了春天即将结束,但菊花却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 直似穷阴雪,全轻向晓霜:诗人将菊花比作雪,强调了菊花在清晨时分的美丽。
  • 凝晖侵桂魄,晶彩夺萤光:通过“凝晖”和“晶彩”等词汇,诗人生动地描绘了菊花在阳光下闪烁的光芒。
  • 素萼迎风舞,银房泫露香:这句诗形象地描绘了菊花在风中摇曳的情景,以及散发出的香气。
  • 水晶帘不隔,云母扇韬铓:诗人用“水晶帘”和“云母扇”来比喻菊花的纯洁和高雅。
  1. 写作背景
  •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杨巨源与令狐相公之间的关系密切相关。杨巨源与令狐相公之间的友谊深厚,他们相互欣赏和支持,共同度过了许多难忘的时光。

《和汴州令狐相公白菊》不仅是一首描写菊花的诗作,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它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文人雅士生活和精神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