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蜀人为南蛮俘虏五章别巂州一时恸哭云日为之变色

越巂城南无汉地,伤心从此便为蛮。
冤声一恸悲风起,云暗青天日下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哀蜀人为南蛮俘虏五章·别巂州一时恸哭云日为之变色》是唐朝雍陶所作的一首七言古诗。下面是对这首诗及其作者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作者生平:雍陶,字国钧,成都人,出身贫寒。文宗大和八年(834)登进士第,后官至尚书郎。
  •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在南诏入侵唐境内地越巂地区,当地百姓遭受严重侵害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中表达了作者对被俘百姓的深切同情与哀悼。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原文:越巂城南无汉地,伤心从此便为蛮。冤声一恸悲风起,云暗青天日下山。
  • 翻译:越巂城南没有汉人的土地,悲伤之情从这里开始便成为南蛮之人。一声冤屈的痛哭激起了悲风,云层遮蔽了青天的光辉,太阳也从天空沉落。
  1. 主题与象征
  • 主题: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被俘百姓的深切同情和哀悼。南诏的入侵使得这些无辜的人们沦为奴隶,诗人通过描绘他们的悲惨遭遇来表达自己的悲痛。
  • 象征意义:诗中的“云”象征着阴霾和不幸,“日”则代表着光明和希望。在乌云之下,阳光无法照耀大地,象征着在黑暗势力面前的无助和绝望。
  1. 艺术特色
  • 语言特点:雍陶的诗歌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在这首诗中,他运用了大量的动词和形容词,生动地描绘了南诏入侵时的惨状,使读者可以深刻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 结构布局:全诗分为四个部分,首两句描绘南诏入侵后的景象,中间两句表达百姓的苦难,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内心的感慨。这种布局使得诗歌层次分明,感情充沛。

《哀蜀人为南蛮俘虏五章·别巂州一时恸哭云日为之变色》不仅是一首反映历史事件的作品,也是一首具有深刻情感和社会意义的诗歌。通过对这首诗的介绍与分析,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也能够从中汲取到面对困难不屈不挠的精神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