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张籍

精灵归恍惚,石磬韵曾闻。
即日是前古,谁人耕此坟。
旧游孤棹远,故域九江分。
本欲蓬瀛去,餐芝御白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哭张籍》是唐代诗人贾岛所作,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已故友人的深切怀念之情。以下是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
  • 生平简介:贾岛(779~843年),字浪仙,唐代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屡试不中。唐文宗时被排挤,贬为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 文学成就:贾岛的诗歌风格以清奇俊秀、峭拔冷峻见长,尤擅长五言律诗和七言绝句。他的许多作品都体现了这一特点,其中《哭孟寂》和《哭张籍》就是其代表作之一。
  1. 诗歌内容解析
  • 意象运用:诗中的“精灵归恍惚”,“旧游孤棹远”,“谁人耕此坟”等词语,都富含象征意义,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深沉与复杂。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对亡友的哀思。在自然景观中寻找和回忆逝去的时光,是古代诗词创作中常见的手法。
  1. 艺术特色
  • 形式创新:贾岛的诗歌多采用五言或七言的格式,且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这种形式上的创新,使得他的诗歌具有了很高的审美价值。
  • 思想内涵:贾岛的诗歌不仅在艺术上有所突破,更在思想内容上展现出深厚的人文关怀。他的很多作品都体现了他对生命、自然和人性的思考。

《哭张籍》不仅是一首表达对亡友深深怀念之情的诗歌,更是唐代文人对于生命、自然和人性深刻思考的产物。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解读,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思想情感以及他们的生活哲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