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次商山

役役依山水,何曾似问津。
断崖如避马,芳树欲留人。
日夕猿鸟伴,古今京洛尘。
一枝甘已失,辜负故园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旅次商山》是唐代诗人赵嘏的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赵嘏,字承佑,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他年轻时四处游历,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留寓长安多年,出入豪门以求功名。
  1. 诗歌原文
    役役依山水,何曾似问津。
    断崖如避马,芳树欲留人。
    日夕猿鸟伴,古今京洛尘。
    一枝甘已失,辜负故园春。

  2. 诗歌赏析

  • 役役依山水,何曾似问津:描述了诗人在山水间忙碌地行走,却如同未曾找到归途一般,表达了对未知旅途的迷茫和焦虑。
  • 断崖如避马,芳树欲留人: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断崖如同马匹般险峻,而树木则似乎在挽留着旅人的脚步。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孤寂而深远的意境。
  • 日夕猿鸟伴,古今京洛尘:表达了诗人对时间的感慨以及对过往繁华的怀念。这里的“京洛尘”指的是古代京都洛阳的尘土,象征着历史的沧桑与变迁。
  • 一枝甘已失,辜负故园春:通过“枝”和“春”两个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春天的怀念之情以及因离别而产生的遗憾。这里的“一枝”可能指的是某物或某种象征,而“春”则是对家乡美好时光的回忆与向往。

赵嘏的《旅次商山》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作,也是唐代文人对于旅行、自然和历史感悟的一种艺术展现。这首诗以其深沉的情感和优美的意境,成为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