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信贺滕迈台州

凋瘵民思太古风,上贤绥辑副宸衷。
舟移清镜禹祠北,路转翠屏天姥东。
旌旆影前横竹马,咏歌声里乐樵童。
遥知到郡沧波晏,三岛离离一望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淮信贺滕迈台州》是唐朝著名文学家赵嘏的作品,这首诗以其深厚的历史内涵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占有一席之地。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1. 作品原文
  • 第一联:“凋瘵民思太古风,上贤绥辑副宸衷。”
    这两句诗反映了作者对于古代理想政治的向往与追求,通过“凋瘵”与“太古风”来表达对远古时期理想的社会状态的怀念。这里的“民思太古风”意味着民众渴望回到一个没有战乱、和平繁荣的时代。而“上贤绥辑副宸衷”则是说有贤明之才的人能够辅佐皇帝,安定国家,符合皇帝的意愿。
  • 第二联:“舟移清镜禹祠北,路转翠屏天姥东。”
    这一联描绘了诗人所游历之地的自然风光,以“清镜”与“翠屏”形容禹祠北的清澈湖泊以及天姥山的壮丽景色。这种自然美景不仅让人感到宁静与和谐,也暗示了诗人心中的理想境界,即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1. 作品背景
  • 赵嘏的生平:赵嘏,字承佑,出生于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约生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年轻时游历四方,曾远赴岭南幕府,后因考试未能中进士而留长安多年。他的一生充满了游历和功名的追求。
  • 诗歌创作时间:《淮信贺滕迈台州》的创作时间大约是唐代大和七年。这一年赵嘏虽然未能取得显著的政治成就,但他仍然积极游历,并留下了许多反映其生活经历和内心感慨的诗句。
  1. 艺术特色
  • 意境深远:《淮信贺滕迈台州》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通过对古代理想社会的想象与赞美,传达出作者对于和谐社会的向往。诗中通过对禹祠北清镜湖和天姥山翠屏的描写,构建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自然世界,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
  • 语言凝练:整首诗的语言精炼而富有层次,既简洁又不失深度。每一句都经过精心雕琢,使得整个作品在表达情感的同时,也展示了较高的文学造诣。
  1. 文化意义
  • 反映社会现实:赵嘏通过描绘理想的社会和政治环境,反映了当时文人士大夫对于治国平天下的期望和理想。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诗歌能够影响当权者,促使他们采纳贤能之士的智慧,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 启迪后世:《淮信贺滕迈台州》不仅是赵嘏个人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研究唐代文学特别是边塞诗的重要文献。它通过优美的语言和深邃的思想内容,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激励着无数文人墨客去思考如何在现实中寻求理想与完美的结合。

《淮信贺滕迈台州》不仅是赵嘏个人文学才华的体现,也是唐代文化与时代精神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解读,不仅能领略到唐代诗歌的魅力,也能深入理解中国古代文人对于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