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褐坐茅檐,春晴喜初日。
微风入桃径,爽气归缥帙。
频时苦风雪,就景理巾栉。
树暖高鸟来,窗闲曙云出。
乡遥路难越,道蹇时易失。
欲静又不能,东山负芝术。
书斋雪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书斋雪后》是唐代诗人赵嘏的作品,体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感悟和内心世界的描绘。《书斋雪后》是一首充满诗意的诗作,它不仅展现了赵嘏对自然景象的独特见解,还蕴含着他的人生哲学和情感表达。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作者介绍:赵嘏,字承佑,号东川本居先生,是唐代著名的文人。他的生平经历了多次的游历与变迁,大和七年时他参加了省试进士未中,随后留寓长安多年,其间曾短暂地到岭南担任幕府工作。赵嘏的一生可以说是丰富多彩,他的文学作品也反映了这一生活历程。
诗歌原文:
拥褐坐茅檐,春晴喜初日。
微风入桃径,爽气归缥帙。
频时苦风雪,就景理巾栉。
树暖高鸟来,窗闲曙云出。
乡遥路难越,道蹇时易失。
欲静又未能,东山负芝术。作品赏析:赵嘏在《书斋雪后》中巧妙地捕捉了自然景色的美,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情感。诗中的“春风”、“初日”等字眼,传递出一种温暖而生机勃勃的氛围,而“频时苦风雪”则表达了作者在恶劣天气下的无奈和坚强。整首诗通过对雪景的描绘,展示了赵嘏独特的审美观和深厚的文学功底,同时也反映了他在人生道路上的坚持和不易。
《书斋雪后》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篇,更是赵嘏对生活、自然和人生的深刻反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文人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