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第后宿平康里诗

春来无处不闲行,楚润相看别有情。
好是五更残酒醒,时时闻唤状头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及第后宿平康里》是唐代文学家裴思谦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以其简洁明快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成为后世传颂的佳作。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象的独到见解,也反映了唐代科举制度下的士人心态和社会风貌。

裴思谦在登科之后选择在平康里过夜的行为,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颇为不同寻常。平康里是唐代长安城内著名的妓院集中区,这里的夜生活丰富多彩,是文人雅士常去的地方。裴思谦选择在此地过夜,可能意味着他有意逃避现实,寻求心灵的慰藉。这种选择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并不罕见,许多士人都曾有过类似的经历,他们通过这种方式来抒发情感、放松心情或者寻找灵感。

裴思谦在诗中描绘的场景和情感,与他的社会地位和身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为状元及第的士人,他本应受到社会的尊崇和欢迎,但实际上,他却选择了这样一个充满诱惑和挑战的地方。这不禁让人思考其背后的原因:是因为厌倦了官场的尔虞我诈,还是因为无法适应这样的环境?这种矛盾的情感在他的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使得整首诗更加引人深思。

《及第后宿平康里》不仅仅是一首描写个人情感的诗歌,它还反映了唐代社会的某些特征。例如,这首诗中提到“从此不知兰麝贵”,这句话透露出作者对于名贵香料的淡泊态度,同时也暗示了当时社会对于名利的态度和看法。

《及第后宿平康里》不仅是一首艺术价值很高的诗歌,也是了解唐代社会文化的重要窗口。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感受到唐代士人的风采,还可以洞察那个时代的文化特点和社会风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