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偶逐鸳鸾侣,弱岁多从麋鹿群。
紫阁道流今不见,红楼禅客早曾闻。
松斋月朗星初散,苔砌霜繁夜欲分。
一览彩笺佳句满,何人更咏惠休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中年偶逐鸳鸾侣,弱岁多从麋鹿群。
紫阁道流今不见,红楼禅客早曾闻。
松斋月朗星初散,苔砌霜繁夜欲分。
一览彩笺佳句满,何人更咏惠休文。
《奉酬宣上人九月十五日东亭望月见赠因怀紫阁旧游》是唐代诗人郑絪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作品。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上的佳作,而且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
作者介绍:郑絪,唐代著名文人,其作品在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郑絪以其精湛的文学技艺和深沉的历史感闻名于世,他的作品深受后世赞誉。
诗歌原文:《奉酬宣上人九月十五日东亭望月见赠因怀紫阁旧游》全文如下:中年偶逐鸳鸾侣,弱岁多从麋鹿群。紫阁道流今不见,红楼禅客早曾闻。
诗中意境:此诗以中秋佳节为背景,通过对过去与现在生活状态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以及对现实境遇的感慨。诗中的“紫阁道流”,暗指过去的某种高尚或理想追求,而“红楼禅客”则暗示了诗人曾经有过的宗教信仰或精神追求。
《奉酬宣上人九月十五日东亭望月见赠因怀紫阁旧游》不仅展现了郑絪卓越的文学才能,同时也反映了唐代社会文化的风貌。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传递出深刻的情感和哲理,值得读者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