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李德裕游汉州房公湖二首

太尉留琴地,时移重可寻。
徽弦一掩抑,风月助登临。
荣驻青油骑,高张白雪音。
只言酬唱美,良史记王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李德裕游汉州房公湖二首》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诗。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九年(814)春,时作者与李德裕同任四川观察使。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简要介绍:

一、诗歌原文及其解析

1. 第一部分:“游湖泛舟”

  • 描写:描述了在湖上泛舟的情景,通过“轻船荡漾”、“碧波浩渺”等词语,传达出一种宁静而广阔的画面。
  • 情感: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平静与愉悦,以及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2. 第二部分:“赏花吟诗”

  • 描写:描绘了观赏桃花并吟咏诗歌的场景,通过“桃花红艳艳”、“诗声琅琅”等词语,营造出一种热闹而欢快的氛围。
  • 情感:反映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与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一丝寂寞与思乡之情。

二、诗歌背景及作者生平简介

1. 作者白居易

  • 生平简介: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他一生经历丰富,官至宰相,但因政治斗争而多次被贬职。他的诗歌作品以现实主义风格著称,语言通俗易懂,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 艺术成就:在文学史上享有极高的声誉,与杜甫并称“李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之一,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成就。

2. 时代背景

  • 唐宪宗时期:唐朝中后期的政治动荡期,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等问题严重,社会矛盾尖锐。在这样的背景下,白居易等人通过诗歌等形式,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 文学地位:白居易的诗歌在当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许多作品如《长恨歌》、《琵琶行》等至今仍然被广泛传颂,被誉为“诗圣”。

三、主题思想与文化内涵

1. 主题思想

  • 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通过对湖光山色的描绘和对桃花的赞赏,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密切联系。
  •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游湖泛舟、赏花吟诗等活动,展现了作者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体现了对人生真谛的思考。

2. 文化内涵

  • 审美观念:白居易的诗歌注重审美体验,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一种独特的审美情趣。
  • 人文关怀:他的诗歌不仅关注自然景观,更深入到人的内心世界,体现了对人性的关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和李德裕游汉州房公湖二首》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着丰富情感和文化内涵的作品。它让我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