瀑布寺贞上人院

林疏多暮蝉,师去宿山烟。
古壁灯熏画,秋琴雨润弦。
竹间窥远鹤,岩上取寒泉。
西岳沙房在,归期更几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瀑布寺贞上人院》是唐代诗人郑巢创作的一首诗词,描述了一幅壮观而宁静的山水景色,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景象。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内容、背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 作者简介
  • 创作背景:《瀑布寺贞上人院》的创作时间不详,但从诗中流露出的自然景观和宁静气氛推测,可能创作于作者游历或隐居瀑布寺时,那时的环境让他有机会近距离观察并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静谧。
  1. 诗歌原文与翻译
  • 原文:林疏多暮蝉,师去宿山烟。古壁灯熏画,秋琴雨润弦。竹间窥远鹤,巖上取寒泉。西岳沙房在,归期更几年。
  • 翻译:树木间稀疏地散布着黄昏时分的鸣蝉,师父离去后留下寂静的山影。古老的寺庙墙壁被灯光映照得如同一幅画,秋天的风吹动琴声,使得琴声更加悦耳。竹林间可以远远地看到一只飞翔的野鹤,而在岩石上可以取到清凉的泉水。西岳的沙房就在那里,我不知归期还要延迟多少年。
  1. 诗词内容解析
  • 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中描绘了瀑布寺周围的自然景观,如多暮蝉、晚风中的琴声、竹林中的远鹤等,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山林画面。
  • 人文环境的呼应:通过“古壁灯熏画”与“西岳沙房”等词汇的使用,展现了寺院的历史感和文化氛围。诗人通过对这些元素的描写,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心境。
  1. 文学价值与影响
  • 艺术特色:郑巢以其精湛的艺术手法,将景物与人的情感巧妙结合起来,形成了一幅动静结合、意境深远的山水画卷。
  • 文化意义:这首作品不仅美化了自然环境,还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哲学思想,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历史地位
  • 唐代诗歌的代表作品:作为唐代诗人郑巢的代表作之一,《瀑布寺贞上人院》在当时就受到广泛关注和赞誉,成为研究唐代诗歌不可或缺的重要作品。
  • 文学研究的宝贵资源:《瀑布寺贞上人院》不仅体现了唐代诗人的创作风格,也为后人理解唐诗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视角。

《瀑布寺贞上人院》作为郑巢的代表诗词作品,不仅是唐代诗歌的瑰宝,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通过对这首作品的研究和赏析,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诗歌的魅力和深度,还能从中汲取智慧和灵感,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