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酬燕公见归田赋垂赠之作

穷鸟婴笼缀,孤飞任播迁。
鹪鹩王佐用,复此挫冲天。
楚云何掩郁,湘水亦回邅。
怀哉愧木雁,忽尔枉兰荃。
愈疾同枚叔,销忧比仲宣。
归途书可畏,弱操石犹坚。
覆载虽云广,涔阳直块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奉酬燕公见归田赋垂赠之作》是唐代诗人赵冬曦的作品,选自《全唐诗·卷98_16》。在这首诗中,赵冬曦以丰富的意象和深意,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感与理解。

从文化角度来看,赵冬曦的创作深受儒家“礼”和“仁”思想的影响。他认为,古律条目千条,但隋时奸臣弄法时提出“律无正条”,出罪举重明轻,入罪举轻明重。这种观点反映了他对法治原则的理解,即法律需要有明确的规定,同时也要灵活处理,适应不同的社会情况。

赵冬曦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比如“穷鸟婴笼缀,孤飞任播迁”一句,通过比喻穷困之人如同被束缚的鸟,自由飞翔的愿望无法实现,来表达对友人归田生活的理解和同情。同时,“鹪鹩王佐用,复此挫冲天”则通过鹪鹩王佐的比喻,展现了友人虽受挫折却依然努力向上的精神。这些意象的运用,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使读者能够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奉酬燕公见归田赋垂赠之作》还体现了赵冬曦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感悟。诗中的“楚云何掩郁,湘水亦回邅”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变化,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这种对自然的描绘,不仅增添了诗歌的艺术美感,也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思考人生的哲理。

《奉酬燕公见归田赋垂赠之作》不仅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作品,更是一部蕴含深刻文化内涵和哲学思考的杰作。通过对作者赵冬曦生平和创作背景的了解,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价值,从而更加深入地欣赏和理解这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