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光岁送人及第东归

西笑道何光,新朝旧桂堂。
春官如白傅,内试似文皇。
变化龙三十,升腾凤一行。
还家几多兴,满袖月中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同光岁送人及第东归》是唐代诗人齐己的作品,表达了对离别友人的送别和对友人取得功名东归的祝贺之情。下面对这首诗进行详细的解析:

  1. 诗歌原文
  • 首联:“西笑道何光,新朝旧桂堂。”这两句通过“西笑”和“新朝旧桂堂”营造了一种时空交错的氛围,暗示了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及其经历的时代变迁。
  • 颔联:“春官如白傅,内试似文皇。”通过“春官”和“内试”这样的词汇展现了官场的严肃性和考试的严谨性,以及友人在科举中的成就。
  • 颈联:“变化龙三十,升腾凤一行。”这两句以“变化”和“升腾”形容友人的仕途飞黄腾达,象征着其未来的辉煌前程。
  • 尾联:“还家几多兴,满袖月中香。”表达了对于友人回家的祝福和对其成功之路的赞美,同时也寄托了诗人自身对于友情和成功的向往。
  1. 主题思想
  • 友谊珍视:《同光岁送人及第东归》通过描绘与友人的共同经历和深厚的友谊,强调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联系及其在人生旅途中的重要作用。
  • 科举荣耀:诗中提到“春官如白傅”,暗示了科举制度的重要性及其对个人命运的影响;通过“内试似文皇”进一步强调了科举考试的严格性和重要性。
  • 仕途展望:诗中的“变化龙三十,升腾凤一行”不仅表达了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也反映了当时士人追求仕途成功的愿望和努力。
  1.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诗中的自然景物与人的内心情感相互映衬,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如“西笑”与“新朝旧桂堂”的描写,既体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又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
  • 比喻修辞:诗中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和象征,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哲理,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简洁明快:尽管诗中融入了许多意象和比喻,但整体语言简洁明了,读来流畅自然,易于理解,体现了唐代诗歌的精炼之美。
  1. 文学价值
  • 历史背景:《同光岁送人及第东归》创作于唐代,这一时期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状况为诗歌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
  • 社会意义: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当时社会对于科举制度的重视程度以及对个人成就的期待。同时,它也展示了文人对于友情的珍视和对于美好未来的向往。
  1. 后世影响
  • 诗词研究:作为唐代诗人齐己的代表作品之一,《同光岁送人及第东归》被后世广泛研究和传颂,成为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文本。它不仅展现了唐代文人的审美趣味和文化追求,也为后人提供了了解唐代社会生活的窗口。
  • 文化交流:这首诗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传播和接受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成为了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上,这首诗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光岁送人及第东归》以其深邃的内涵、精湛的艺术表现和独特的时代价值,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不仅反映了唐代的社会风貌和个人情感,也展现了唐代诗歌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对于喜爱唐诗的朋友来说,这首作品无疑是了解唐代文化的一扇重要的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