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西塞山

空江平野流,风岛苇飕飕。
残日衔西塞,孤帆向北洲。
边鸿渡汉口,楚树出吴头。
终入高云里,身依片石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西塞山》是唐代诗人齐己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具体内容:

  1. 作者介绍:《过西塞山》的作者齐己,俗姓胡,名得生,潭州益阳(今属湖南)人。他自号衡岳沙门,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僧人和诗人。齐己的诗歌创作以登临题咏、酬唱赠别为特点。他的诗歌风格清润平淡而不失高远冷峭,在唐代诗坛上有一定的影响力。
  2. 诗句原文:《过西塞山》,空江平野流,风岛苇飕飕。残日衔西塞,孤帆向北洲。边鸿渡汉口,楚树出吴头。终日高云里,身依片石休。
  3. 作品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西塞山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终日高云里”,形象地描绘了山峰之高耸入云的景象;“身依片石休”,则透露出诗人在高处的静坐沉思,与世无争的意境。
  4. 创作背景:《过西塞山》创作于唐朝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国家分裂,战乱频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诗人可能通过对西塞山的描绘,寄托了自己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
  5. 名家点评:历代以来,许多学者和文学评论家都对齐己的《过西塞山》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认为这首诗不仅在艺术表现上有独到之处,更在情感表达上达到了一种深邃的境界。
  6. 历史影响:《过西塞山》作为齐己的代表作品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艺术成就和社会影响,使其成为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文献之一。

《过西塞山》不仅仅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诗作,它还深刻反映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哲学思考。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文化内涵,值得人们细细品味和深入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