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古寺僧房

绿树深深处,长明焰焰灯。
春时游寺客,花落闭门僧。
万法心中寂,孤泉石上澄。
劳生莫相问,喧默不相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书古寺僧房》是唐代诗人齐己的作品,通过精细的笔触描绘了一座古老寺庙及其僧人的生活状态。《书古寺僧房》是一首五言律诗,以寺庙僧人房间为背景,展示了一种深邃而宁静的氛围。这首诗不仅体现了唐代诗歌的特点,还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宗教和修行生活的关注,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内心对于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感悟。以下将详细介绍该作品:

  1. 创作背景:《书古寺僧房》作于唐代,具体时间不详。这首诗反映了当时文人士大夫对宗教和修行生活的关注。唐代是佛教极为兴盛的时期,僧侣在社会中的地位逐渐提升,文人士大夫们常常与僧侣交往,从中获得精神慰藉和灵感。此外,唐朝的政治环境相对开放,政府鼓励佛教的发展,这也为《书古寺僧房》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氛围。诗中通过描写寺庙僧人房间的景象和僧人的生活状态,展现了唐代社会的宗教信仰和文化风貌。

  2. 诗歌原文:《书古寺僧房》全诗如下:绿树深深处,长明焰焰灯。春时游寺客,花落闭门僧。万法心中寂,孤泉石上澄。劳生莫相问,喧默不相应。
    译文为:深绿的树林深处,长明的灯光闪烁不定。春天时来访寺庙的客人,花落时闭门不出的僧人。万法归于寂静,孤清的泉水在石头上流淌。世间烦恼不必多问,喧嚣与沉默不相呼应。

  3. 艺术特色:《书古寺僧房》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这首诗采用了传统的五言律诗形式,韵律严谨,音调和谐;其次,通过对寺庙僧人房间的细致描绘,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再次,诗中的“绿树”、“长明焰焰灯”、“花落闭门僧”等意象,富有象征意义,表达了作者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最后,诗中的语言简练而含蓄,既表达了情感,又未过多铺陈,这种表达方式使得诗歌更加耐人寻味。

  4. 文化价值:《书古寺僧房》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部文学作品,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了解到唐代的社会风貌、宗教信仰以及文人士大夫的生活状态,对研究唐代文学和宗教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人们的精神追求和审美观念,对理解唐代社会的精神面貌具有重要意义。

  5. 现实意义 :在当今社会,这首诗所传达的平和、淡泊和超脱的思想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有时需要停下来,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齐己通过这首诗传达了一种远离尘嚣、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鼓励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保持一颗平静的心,享受简单而纯粹的生活。

《书古寺僧房》作为唐代的一首经典诗歌,不仅在艺术上有着独特的价值,而且在文化和历史层面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唐代文化的精髓,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到生活的智慧和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