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春怆怀寄二三知己

眼暗心还白,逢春强凭栏。
因闻积雨夜,却忆旧山寒。
竹撼烟丛滑,花烧露朵乾。
故人相会处,应话此衰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中春怆怀寄二三知己》是唐代诗人齐己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创作背景:《中春怆怀寄二三知己》的创作背景,据《全唐诗》记载,此诗作于齐己晚年隐居期间,可能是在一次春天的夜晚,因为作者因眼盲而强倚着栏杆,心中感慨万千。此时他听到了雨夜的声音,回忆起了旧时山中的寒冷,因此写下了这首诗。
  2. 诗歌原文:《中春怆怀寄二三知己》原文如下:
    眼暗心还白,逢春强凭栏。
    因闻积雨夜,却忆旧山寒。
    竹撼烟丛滑,花烧露朵乾。
    故人相会处,应话此衰残。
  3. 诗歌鉴赏:《中春怆怀寄二三知己》是一首典型的抒情之作,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示了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命运的感慨。首句“眼暗心还白,逢春强凭栏”描绘出诗人虽然眼盲,但仍然坚持倚靠栏杆,体现了诗人坚毅的精神。次句“因闻积雨夜,却忆旧山寒”则通过对风雨之夜的回忆,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落寞。第三句“竹撼烟丛滑,花烧露朵干”运用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自然景物的变化,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感受。最后一句“故人相会处,应话此衰残”寄托了诗人对友情的渴望和对生命无常的感伤。
  4. 文化意义:《中春怆怀寄二三知己》不仅仅是一首诗文作品,它还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意义。作为唐末五代十国时期的作品,这首诗反映了那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状况和文化氛围。同时,它也传达了一种对人生哲学的思考,即如何在有限的生命里寻找到存在的意义,以及如何面对生活中的起伏与变化。

《中春怆怀寄二三知己》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欣赏这首古诗,读者不仅能领略到唐代诗人的才华与情感,还能从中汲取到对于生活、爱情、友情等方面的深刻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