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表公往楚王城

已闻人舍地,结构旧基平。
一面湖光白,邻家竹影清。
应难寻辇道,空说是王城。
谁信兴亡迹,今来有磬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喜表公往楚王城》是唐代诗人齐己所作,属于五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齐己(约864一约937),唐朝诗人,俗姓胡,字得生,自号衡岳沙门。他出生于潭州益阳(今属湖南),曾住江陵龙云寺,并有《白莲集》、《风骚旨格》等作品存世。
  1. 诗歌原文
  • 已闻人舍地,结构旧基平。
  • 一面湖光白,邻家竹影清。
  • 应难寻辇道,空说是王城。
  • 谁信兴亡迹,今来有磬声。
  1. 诗歌赏析
  • 首联“已闻人舍地,结构旧基平”描绘了诗人听闻某处地方已有人家建屋居住的场景,同时也暗示着这片地方曾经是一个废弃或未被充分利用的地方,通过这些描写展示了诗人对于人间变化与自然景象的观察能力。
  • 颔联“一面湖光白,邻家竹影清”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眼中的自然美。在湖面和竹林的映衬下,诗人感受到了宁静与和谐,这反映了他对生活美学的追求和向往。
  • 颈联“应难寻辇道,空说是王城。”表现了诗人对于过去繁华景象的回忆,也表达了一种对历史沧桑感的感慨。
  • 尾联“谁信兴亡迹,今来有磬声”则是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深刻体悟,通过对声音的描写,传达了岁月更迭、世事无常的主题。这种深刻的感悟和独特的艺术手法使得《喜表公往楚王城》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更是一幅充满哲思的历史画卷。

《喜表公往楚王城》不仅是一首优美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部蕴含深刻哲理和人生感悟的作品。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值得人们细细品味和深入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