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秋雪

南岭见秋雪,千门生早寒。
闲时驻马望,高处卷帘看。
雾散琼枝出,日斜铅粉残。
偏宜曲江上,倒影入清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终南秋雪》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对这首诗作进一步的介绍:

  1. 诗歌原文
    南岭见秋雪,千门生早寒。闲时驻马望,高处卷帘看。雾散琼枝出,日斜铅粉残。偏宜曲江上,倒影入清澜。

  2. 诗歌鉴赏

  • 在这首简短的诗中,诗人刘禹锡通过描绘终南山秋天的雪景,传达了他对自然美的深刻感受和对季节更迭的敏感体验。
  • 诗中的“雾散琼枝出”和“日斜铅粉残”,形象地描述了早晨雾气消散后,阳光透过云层照射在山顶的景象,使得树枝和雪花显得特别清晰,增添了几分生动感。
  • “偏宜曲江上”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景色在特定位置——即曲江——更加适宜的感受。这不仅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述,更是对地理位置和个人情感状态的独特表达。
  • 最后一句“倒影入清澜”不仅美化了景色,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然。这种将自然景观与人的内心世界相结合的写法,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高超的艺术修养。
  1. 创作背景
  • 刘禹锡在永贞年间参与了王叔文的革新运动,但因故被贬为连州刺史和朗州司马。晚年得以平反,并受到裴度的推荐,最终担任太子宾客。
  • 这一时期的社会动荡和政治变迁深刻影响了他的创作主题和风格。他的诗歌多反映了时事和民生疾苦,同时继承了优秀的文学传统,并吸收了民间文学的精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终南秋雪》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是刘禹锡个人经历、情感和哲学思想的反映。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理解和分析,可以更好地领会唐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艺术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