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阳县歌

县门白日无尘土,百姓县前挽鱼罟。
主人引客登大堤,小儿纵观黄犬怒。
鹧鸪惊鸣绕篱落,橘柚垂芳照窗户。
沙平草绿见吏稀,寂历斜阳照县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龙阳县歌》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出自其文集《刘梦得文集》。诗中描绘了唐代龙阳县自然景观和日常生活的宁静美好,以及当地百姓朴实的生活气息。下面将详细介绍文学作品《龙阳县歌》:

  1. 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朝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曾任监察御史等职,政治上主张革新,与王叔文派的政治改革活动有密切关系。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至朗州任司马。

  2. 诗歌原文
    县门白日无尘土,百姓县前挽鱼罟。
    主人引客登大堤,小儿纵观黄犬怒。
    鹧鸪惊鸣绕篱落,橘柚垂芳照窗户。
    沙平草绿见吏稀,寂历斜阳照县鼓。

  3. 诗歌内容解析:《龙阳县歌》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龙阳县的自然风光和日常生活场景,展现了一幅远离喧嚣、回归自然的田园牧歌图景。诗中以“县门”开头,形容白天的阳光明媚而没有尘埃,体现了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接下来的几个短句生动地勾勒出了当地百姓劳作的场景,如挽起鱼网的孩童,以及黄犬在门前狂吠。

  4. 艺术特色分析:《龙阳县歌》的艺术特色在于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诗中多次使用“白日”、“尘土”、“鱼罟”、“犬”、“鹧鸪”、“橘柚”等元素,构建了一个和谐宁静的画面。诗人通过对这些自然景物的细致描写,传达出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和赞美。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喜爱以及对自然美的深切感受,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5. 文化影响评价:《龙阳县歌》不仅在文学上具有重要地位,也在文化层面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体现了唐代社会对于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的追求,以及对美好生活状态的向往。同时,诗歌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和人生观念,也为后世文人所共鸣,成为研究唐代社会风貌的重要资料。

《龙阳县歌》不仅是一首表达田园牧歌般美好生活的诗歌,更是唐代社会生活和文化风貌的一种体现,对于理解唐代文学及其社会背景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