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园置酒

酒熟人须饮,春还鬓已秋。
愿逢千日醉,得缓百年忧。
旧里多青草,新知尽白头。
风前灯易灭,川上月难留。
卒卒周姬旦,栖栖鲁孔丘。
平生能几日,不及且遨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故园置酒》是唐代诗人刘希夷的诗歌作品,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和友情的深切怀念以及对时光流逝、人生苦短的感慨。《故园置酒》是一首抒情诗,通过对故乡的描写以及与朋友相聚饮酒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介绍:

  1. 作者简介:刘希夷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在《旧唐书》中有详细的记载。他以擅长写从军闺情之诗著称,其词调哀怨动人,深受时人赞誉。刘希夷的志向和品行在当时并不被看重,后来因为行为不端被奸人所杀。
  2. 诗歌原文:《故园置酒》全诗如下:

”“”“”“”“” 酒熟人须饮,春还鬓已秋。 愿逢千日醉,得缓百年忧。 旧里多青草,新知尽白头。 风前灯易灭,川上月难留。 卒卒周姬旦,栖栖鲁孔丘。 平生能几日,不及且遨游。

  1. 诗歌主题:该诗通过描绘故园中的情景和与旧知重聚的欢乐,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以及对现实困境的无奈。诗中“酒熟人须饮”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春还鬓已秋”则揭示了岁月无情的变迁。同时,“风前灯易灭,川上月难留”反映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
  2. 艺术手法:刘希夷的诗歌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如将“旧里多青草”比作青春的消逝,而“新知尽白头”则反映了岁月留下的痕迹。这种手法使得诗歌富有诗意,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深刻感受。
  3. 历史评价:在唐代,刘希夷的诗歌受到广泛赞誉,甚至被后世学者孙翌在其编撰的《正声集》中收录为集中之最。这表明了他在唐代文学中的崇高地位和影响。
  4. 文化意义:作为唐代诗歌的代表之一,刘希夷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的诗歌不仅展现了个人的情感体验,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心态。通过对这些诗歌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唐代社会的文化背景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故园置酒》不仅是刘希夷个人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唐代诗歌的瑰宝。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家乡的眷恋、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