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友人郊居

登原过水访相如,竹坞莎庭似故居。
空塞山当清昼晚,古槐人继绿阴馀。
休弹瑟韵伤离思,已有蝉声报夏初。
醉唱劳歌翻自叹,钓船渔浦梦难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访友人郊居》是唐代诗人刘沧创作的一首七律。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词:

  1. 创作背景
  • 作者介绍:刘沧,生卒年不详,字蕴灵,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刘沧在初应进士举不第后,曾漫游齐鲁、吴越、荆楚、巴蜀等地。大中八年(854),登进士第,授华原尉,时已白发苍苍。后来官至龙门令。
  • 诗作出处:《访友人郊居》出自《全唐诗》,是刘沧的代表作之一。
  1. 诗词原文
    登原过水访相如,竹坞莎庭似故居。
    空塞山当清昼晚,古槐人继绿阴余。
    休弹瑟韵伤离思,已有蝉声报夏初。
    醉唱劳歌翻自叹,钓船渔浦梦难疏。

  2. 诗句解析

  • 登原过水访相如: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原野中过水访问的情景,如同拜访古代著名的相如一般,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文化的积淀。
  • 竹坞莎庭似故居:诗人通过“竹坞”和“莎庭”这样的自然景致,让人仿佛看到了一幅幽静的家园图,与自己的故居相似,唤起了一种亲切感。
  • 空塞山当清昼晚:这句诗通过对“空塞山”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美感,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深刻感受。
  • 古槐人继绿阴余:古槐树的绿荫给人留下深刻的记忆,象征着岁月的更迭和文化的传承。
  • 休弹瑟韵伤离思:表达了诗人因离别而感到悲伤的情感,也反映出他对人生无常的认识。
  • 已有蝉声报夏初:蝉鸣作为夏天的象征,预示着季节的变迁,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变化的敏感和感慨。
  • 醉唱劳歌翻自叹:这里的“劳歌”可能指的是劳动时的歌曲,通过醉酒唱歌的方式,诗人表达了对自己生活的感慨和自我反思。
  • 钓船渔浦梦难疏:描绘了在渔浦钓鱼的场景,虽然美好但诗人却难以摆脱对过往的思念,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纠结和情感的复杂性。
  1. 艺术手法
  • 对比与衬托:通过与古槐、古井等自然景物的对比,诗人成功地塑造了自己内心世界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同时,通过环境的衬托,诗人的内心世界得到了更加深刻的展现。
  • 象征与隐喻:诗中的“空塞山”、“古槐”、“绿阴”等意象,不仅富有画面感,还蕴含着丰富的象征意义,使得整首诗歌层次丰富,意境深远。
  • 情景交融:诗人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对自然环境的描绘中,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波动,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访友人郊居》不仅是一首表达友情和自然美景的作品,更是一首充满诗意和哲理的文学作品。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深入了解唐代的文化背景和个人情感,同时也能感受到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