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逢友人

上国相逢尘满襟,倾杯一话昔年心。
荒台共望秋山立,古寺多同雪夜吟。
风度重城宫漏尽,月明高柳禁烟深。
终期白日青云路,休感鬓毛霜雪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长安逢友人》是一首唐代诗人刘沧的诗作

刘沧,字虚白,唐朝诗人,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富有意境。《长安逢友人》是其代表作之一,展现了诗人对往昔友情的缅怀与对未来的期望。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刘沧,唐代著名诗人,生于公元760年(唐玄宗天宝九载),卒于833年(唐代宗大历八年)。他的文学成就在唐代诗坛上占有重要地位,尤以五言律诗见长。
  1. 创作背景
  • 《长安逢友人》的创作背景不详,但据作品内容推测,可能反映了刘沧晚年在长安城与友人相遇的情景。诗中所描绘的场景和情感,透露出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1. 原文赏析
  • “上国相逢尘满襟”,这句表达了诗人在繁华的长安城与旧友重逢时,面对彼此间因长时间分离而累积的尘埃,感慨万千。
  • “倾杯一话昔年心”,描绘了两人在酒宴中畅谈往事,回忆曾经共同度过的青春时光,心情激动。
  • “风度重城宫漏尽”,“月明高柳禁烟深”两句则通过描绘长安城的夜晚景象,衬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期盼。
  • “终期白日青云路,休感鬓毛霜雪侵”,表明诗人虽然年岁已高,但仍怀抱壮志,期待着光明的未来,并表示自己不会因为岁月的流逝而感到悲凉。
  1. 艺术特色
  • 刘沧的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善于运用自然景物来抒发情感,使诗歌具有很强的画面感。
  • 在《长安逢友人》中,诗人巧妙地利用“风”、“月”、“柳”等元素,营造出一个宁静而又充满期待的场景。
  • 诗中的比喻、象征手法被运用得恰到好处,增强了诗歌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长安逢友人》不仅是刘沧个人文学成就的象征,也是唐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这首作品的学习与鉴赏,人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唐代诗歌的魅力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