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华原尉上座主尚书

自怜生计事悠悠,浩渺沧浪一钓舟。
千里梦归清洛近,三年官罢杜陵秋。
山连绝塞浑无色,水到平沙几处流。
白露黄花岁时晚,不堪霜鬓镜前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罢华原尉上座主尚书”是唐代诗人刘沧的一首七律诗,表达了作者对政治生涯和人生经历的感慨。这首诗通过描绘作者在官场上的沉浮和岁月变迁中的情感体验,展现了唐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世界。

从文学角度看,《罢华原尉上座主尚书》是刘沧对个人仕途经历的艺术再现,也是他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与内心感受的抒发,诗人构建了一个既具象又充满哲理的艺术世界。刘沧的诗歌风格与许浑、赵嘏相近,工于七律,显示了他在古典诗歌领域的深厚造诣。

从历史角度分析,这首诗反映了唐代后期社会政治的动荡以及文人群体的生存状态。唐代是一个政治多变、文人命运多舛的时代,许多诗人都曾在官场上挣扎求存,最终归于平淡。刘沧的这首诗,正是这一历史背景的产物,通过诗作传达了他对那个时代的深刻理解和个人情感的真挚表达。

从哲学视角来看,这首诗蕴含着深刻的生活哲理。诗人以宁静的江水比喻自己的心境,以远去的秋日象征自己对逝去时光的无奈。这种对比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也反映了他对生命无常的感悟。同时,诗人对鬓发霜白的描写,更是对人生衰老不可避免的自然规律的一种沉思和接受。

从文化影响方面看,《罢华原尉上座主尚书》不仅是刘沧个人的诗歌创作,也是唐代诗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当时文人对于社会责任、人生价值和自然和谐的思考,这些思考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罢华原尉上座主尚书》作为刘沧的代表作,不仅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而且在思想文化层面也有着深远的影响。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人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唐代诗歌的魅力,也能从中汲取关于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智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