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秋西归有怀

求归方有计,惜别更堪愁。
上马江城暮,出郊山戍秋。
暗销何限事,白尽去年头。
莫怪频惆怅,异乡难再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早秋西归有怀》是唐代诗人刘威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在异乡游子面对离别和思归时的惆怅与无奈。下面是对作品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刘威:唐代诗人,其作品多反映当时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具有浓厚的时代特色和人文精神。
  1. 原文翻译
  • 求归方有计,惜别更堪愁:寻找回家的方法,但离别更加令人忧愁。
  • 上马江城暮,出郊山戍秋:上马离开傍晚的江城,走出郊外的山丘,秋天的气息愈发浓烈。
  • 暗销何限事,白尽去年头:暗中消耗了多少事情,白发染尽了去年的时光。
  • 莫怪频惆怅,异乡难再游:不要奇怪频频的忧伤,难以再在异乡游玩。
  1. 诗词赏析
  • 情感表达:诗中透露出强烈的思乡之情和别离之痛,表达了作者在外漂泊的孤独与无助,以及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 意境描绘:通过对季节变化的描写(黄昏、秋色、白发),营造了一种萧瑟、落寞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凄凉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艺术手法:运用对比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让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
  1. 历史背景
  • 唐代文化:唐代是中国历史上诗歌繁荣的时期,许多文人雅士通过诗歌抒发个人的情感和思考。
  • 地域差异:唐代的诗歌创作反映了当时不同地域的文化风貌和生活习俗,从江南到塞北,诗歌都表现出各自的特色。
  1. 文化价值
  • 思想深度:刘威的《早秋西归有怀》不仅在艺术形式上有较高的成就,更在于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了作者对于人生、自然和宇宙的独到见解。
  • 文学影响:这首诗作在唐代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都占有一席之地,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研究唐代文学的重要资料。
  1. 现代意义
  • 情感共鸣:现代人阅读古代诗歌,能够产生一种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理解古人的情感世界和生活状态。
  • 文化传承:通过了解唐代诗人的创作,可以更好地把握中国古典文化的发展脉络和精神实质,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刘威的《早秋西归有怀》不仅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歌,也是对唐代文化的一次生动展示。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容,成为了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