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寄陈景孚秀才

征车日已远,物候尚凄凄。
风叶青桐落,露花红槿低。
心随秦国远,梦到楚山迷。
却恨衔芦雁,秋飞不向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秋日寄陈景孚秀才》是一首表达作者离别情绪的唐代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作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秋日寄陈景孚秀才》的作者是刘威,他是唐朝的一位诗人。刘威的生平和其作品在当时以及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诗作风格清新、意境深远,深受后人喜爱。
  2. 诗歌原文
    征车日已远,物候尚凄凄。
    风叶青桐落,露花红槿低。
    心随秦国远,梦到楚山迷。
    却恨衔芦雁,秋飞不向西。
  3. 诗句解析
  • 首句“征车日已远”,表达了诗人远离家乡,踏上征途的情景。这里的“日已远”不仅指时间的流逝,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不安。
  • 次句“物候尚凄凄”,描述了季节更替带来的凄凉之感。这句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即将离别的不舍和对未来生活的担忧。
  • “心随秦国远,梦到楚山迷”,反映了诗人在旅途中思绪纷飞的状态。这里的“秦国”和“楚山”分别象征不同的地域和文化背景,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迷茫和探索。
  • “却恨衔芦雁,秋飞不向西”,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里的“衔芦雁”,即候鸟,象征着归途和归宿;而“秋飞不向西”,则暗示了诗人无法回到熟悉的方向或环境。
  • 最后两句“心随秦国远,梦到楚山迷”,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迷茫。这里的“秦”和“楚”分别代表东西方的不同文化和地理背景,而“梦到楚山迷”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异乡梦中追寻故乡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家的深深眷恋和对现实的无奈。

《秋日寄陈景孚秀才》不仅因其优美的文学形式受到赞誉,更因其深刻的情感内涵和独特的文化价值被后人传颂。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领略到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还可以从中汲取到对于友情、家国情怀等方面的深刻理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