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归睦州至七里滩下作

南归犹谪宦,独上子陵滩。
江树临洲晚,沙禽对水寒。
山开斜照在,石浅乱流难。
惆怅梅花发,年年此地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刘长卿的《却归睦州至七里滩下作》是一首唐代著名诗歌,表达了作者被贬后孤独、惆怅的心情以及对故乡的深切眷恋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作者的仕途经历密切相关。刘长卿在唐代历史上是一位颇具争议的诗人。他在宣城(今属安徽)出生并长大,由于才华出众,他曾得到李白的赞誉和赏识。然而,刘长卿的政治生涯并不顺利,他被多次贬谪,最终在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诗中“南归犹谪宦”一句反映了他被迫离开京城时的无奈情绪,而“独上子陵滩”则表明了他独自面对困难时的孤独感。

诗歌的具体内容展示了诗人身处偏远之地时的内心感受。“江树临洲晚,沙禽对水寒。”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凄凉的画面,江边的树木沐浴在落日余晖之下,而沙滩上的鸟儿面对着冷冽的水流。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句的视觉效果,也加深了诗人孤独的情感体验。“山开斜照在,石浅乱流难。”通过描写斜阳照耀下的山川景色和湍急的河流,诗人传达了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刘长卿的《却归睦州至七里滩下作》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也是唐代文人生活状态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能够领略到诗人的艺术成就,还能够深入理解唐代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