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登夏口古城作

平芜连古堞,远客此沾衣。
高树朝光上,空城秋气归。
微明汉水极,摇落楚人稀。
但见荒郊外,寒鸦暮暮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步登夏口古城作》,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作品。下面将从作品背景、内容、主题及艺术特色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1. 作品背景
  • 创作时代:《步登夏口古城作》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作品。据历史记载,刘长卿约生于公元726年,卒于公元789年或790年,世称“刘随州”,他是一位宣城(今属安徽)人,但有说法认为其为河间(今属河北)人。
  • 创作原因:关于这首诗的创作缘由,史料中没有明确记载。但从诗中的景物描写来看,诗人可能借景抒怀,表达了对家乡和故土的深深眷恋和对战争带来的破坏的哀叹。
  1. 内容解析
  • 景物描绘:诗中描绘了一幅秋日黄昏时分的画面,平芜连古堞,高树朝光上,空城秋气归,微明汉水极,摇落楚人稀等,这些生动的景物不仅构成了画面,也传达了诗人的情感和心境。
  • 情感表达:通过对荒郊外景的描写,诗人抒发了一种悲凉的情感。寒鸦的暮暮飞动,更是增添了一份荒凉和孤寂的气氛。这种情感的表达,既有个人身世之感,也有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刻思考。
  1. 主题深析
  • 对故乡的眷恋:通过对夏口古城墙和荒郊野外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时光流转的无奈感伤。
  • 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诗中的“寒鸦暮暮飞”暗示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未来命运的担忧和不安。
  • 对战争影响的反思:安史之乱期间,诗人南奔流落江南,目睹国家的动荡和百姓的疾苦,因此对战争带来的破坏有着深刻的认识和反思。
  1. 艺术特色
  • 用典巧妙:诗中运用了大量的典故和象征手法,如“楚人稀”暗示了战争带来的人口减少和社会凋敝,“寒鸦暮暮飞”则寓意着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 意象丰富:诗中的意象非常丰富,如平芜连古堞、高树朝光上等,都构成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让人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情感共鸣。
  • 语言简练:整首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无论是景物的描写还是情感的表达,都做到了简洁有力,使读者在品读中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和艺术才华。

刘长卿的《步登夏口古城作》是一首充满情感和艺术价值的佳作。它不仅展示了诗人精湛的诗歌技巧和深邃的艺术修养,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风貌和历史变迁。通过这首诗,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唐代诗歌的独特魅力和中国古典文学的博大精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