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员外归朝

往来无尽目,离别要逢春。
海内罹多事,天涯见近臣。
芳时万里客,乡路独归人。
魏阙心常在,随君亦向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王员外归朝》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诗词作品,一首表达对远去之人的思念和不舍的别离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刘长卿,字文房,河间(今河北省河间市)人,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作多表现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以及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在文学史上,他与高适、岑参并称“边塞三刘”,其诗歌风格清丽,语言精炼,善于捕捉自然景观中的美感,同时反映了他对时局的关注和内心的感受。

  2. 诗词原文
    往来无尽目,离别要逢春。
    海内罹多事,天涯见近臣。
    芳时万里客,乡路独归人。
    魏阙心常在,随君亦向秦。

  3. 诗句解析

  • “往来无尽目”表达了诗人对送别之人频繁的目送,情感上的依依不舍,展现了一种持续的、难以割舍的情感状态。
  • “离别要逢春”则暗示了春天的到来预示着离别的临近,春天象征着生机和希望,但同时也可能带来哀愁和别离的痛苦,这种对比增强了诗句的情感深度。
  • “海内罹多事”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诗人通过提及“多事”这一关键词,表达了对国家和社会现状的关切和忧虑。
  • “天涯见近臣”则描绘了一幅远方的旅人见到故旧的情景,这里的“天涯”和“近臣”都象征着距离和身份的差异,反映了诗人对于人际交往中的距离感和身份变迁的感慨。
  • 最后两句“芳时万里客,乡路独归人。魏阙心常在,随君亦向秦”则表达了诗人虽然身处异地,但心中的家国情怀和对故土的眷恋却始终如一,愿意追随友人前往秦国,即使面临未知的挑战和困难,也愿意共同面对。

刘长卿的《送王员外归朝》是一首深情且充满哲思的诗歌,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世界,也体现了诗人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艺术追求。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和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文人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的精神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