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独孤判官赴岭

伏波初树羽,待尔静川鳞。
岭海看飞鸟,天涯问远人。
苍梧云里夕,青草嶂中春。
遥想文身国,迎舟拜使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独孤判官赴岭》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作品。《送独孤判官赴岭》是刘长卿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该诗作展现了他对远行者的深切关怀与祝福。诗中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更融入了对远方人的关切和问候,体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情怀。以下是关于此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刘长卿(709~786),字文房,唐代诗人,宣城(今属安徽)人。他的诗歌以五言律诗见长,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
  1. 原文赏析
  • 诗中的“伏波初树羽,待尔静川鳞”表达了诗人对新任命使者的欢迎及期待。其中,“伏波”指汉代名将马援,而“树羽”则暗喻岭南节度使的新任命。
  • “岭海看飞鸟,天涯问远人”描绘了岭南地区特有的地理环境和人文风情,同时也表达了对远方来者的好奇与敬意。
  • “苍梧云里夕,青草嶂中春”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传达了诗人对即将离去之人的不舍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1. 写作背景
  • 《送独孤判官赴岭》的创作背景与唐朝时期的边塞政策有关,当时边疆形势复杂多变,需要有才能的官员去处理事务。这首诗反映了唐代对于边疆治理的重视以及对边疆官员的厚望。

刘长卿的《送独孤判官赴岭》不仅是一首表现力极强的诗歌,更是唐代文人对于国家大事和个人情感交织的艺术结晶。在阅读这首诗时,人们不仅能体会到诗人深邃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还能从中感悟到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和历史背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