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严维尉诸暨

爱尔文章远,还家印绶荣。
退公兼色养,临下带乡情。
乔木映官舍,春山宜县城。
应怜钓台石,闲却为浮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严维尉诸暨》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不仅体现了刘长卿深邃的艺术造诣,也反映了他与友人深厚的情谊。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及背景:

  1. 作者简介
  • 刘长卿(709年—789年),字文房,河间(今属河北)人,唐代著名诗人。他早年读书于嵩阳,后中天宝进士,曾任监察御史等职。然而因事被贬,历经坎坷,最终以随州刺史的身份结束其仕途。
  1. 诗歌原文
    送严维尉诸暨
    爱尔文章远,还家印绶荣。
    退公兼色养,临下带乡情。
    乔木映官舍,春山宜县城。
    应怜钓台石,闲却为浮名。

  2. 诗歌解读

  • 对朋友的祝福与期许:刘长卿在诗中表达了对朋友严维的美好祝愿。他希望友人能够功成名就,还家之后也能享受到荣誉带来的尊严。这种情感不仅体现了他对友人的期望,也反映了他自己对未来的憧憬和追求。
  • 抒发个人情感:刘长卿在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如“乔木映官舍,春山宜县城”,这些景物不仅衬托了友人即将离开的哀愁,也寄托了诗人对故乡、对过往的深深思念。
  • 寓意深刻的结尾:在诗的最后一句“应怜钓台石,闲却为浮名”,刘长卿借古讽今,表达了对名利看淡的人生态度。他认为真正的价值在于心灵的宁静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而非外在的成功和名声。
  1. 诗歌鉴赏
  • 艺术手法:刘长卿的《送严维尉诸暨》在艺术上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如将朋友比作“乔木”和“春山”,既表达了对他才华的认可,也寄托了诗人的依依不舍之情。此外,这首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意境,使得读者能够在短短的几行诗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波动和深远思考。
  • 主题思想:这首诗的主题是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价值的反思。刘长卿通过对严维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未来道路的祝福和对其品格的赞赏。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社会对于功名利禄的看法以及文人对于精神境界的追求。

《送严维尉诸暨》作为刘长卿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示了他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唐代社会文化的特色和个人的情感世界。这首诗不仅是一次对友情的礼赞,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探讨。通过这首诗,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唐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