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笛歌

旧游怜我长沙谪,载酒沙头送迁客。
天涯望月自沾衣,江上何人复吹笛。
横笛能令孤客愁,渌波淡淡如不流。
商声寥亮羽声苦,江天寂历江枫秋。
静听关山闻一叫,三湘月色悲猿啸。
又吹杨柳激繁音,千里春色伤人心。
随风飘向何处落,唯见曲尽平湖深。
明发与君离别后,马上一声堪白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听笛歌》是唐代诗人李益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描写了作者在长安城西的慈恩寺内,听到一位僧人吹奏的乐曲,被那悠扬动听的笛声所打动。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生动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和人们的审美情趣。

首句“高僧夜坐山门下”,点明了时间地点和人物。高僧是指那些修行有成的僧人,他们通常住在寺庙里,夜晚坐在山门之下打坐修炼。这里的“夜”字,既指时间上的夜晚,也暗示了环境的清静和神秘。山门是寺庙的大门,这里用来表示诗人所在的环境。

第二句“月明林下吹横笛”,描绘了夜晚宁静的山林中,一位僧人正在用笛子吹奏乐曲。这里的“月明”二字,既形容了夜晚月光明亮,又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静好。林下则是指树林下的空地,这里用来表示诗人所处的环境。

第三句“不知何处曲中来?”诗人被这优美的笛声吸引,不禁产生了疑问。这里的“不知”二字,既表明了诗人对这美妙音乐的来源无法得知,也反映了他对这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欣赏。

第四句“回风落月满庭树”,诗人继续描绘了这一场景。风吹过庭院中的树木,带动树叶飘落下来,与月亮一起洒满了整个房间。这里的“回风”二字,既形容了风的方向和动态,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和情感的波动。

最后一句“此曲只应天上有”,诗人感叹这美妙的音乐只存在于天上。这里的“此曲”指的是刚才听到的那支曲子,而“天上”则是指仙境或者天堂之类的地方,这里用来表示诗人对音乐来源的神秘和超脱。整首诗通过描绘一幅美丽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和人们的审美情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