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桂渚次砂牛石穴

扁舟傍归路,日暮潇湘深。湘水清见底,楚云淡无心。
片帆落桂渚,独夜依枫林。枫林月出猿声苦,桂渚天寒桂花吐。
此中无处不堪愁,江客相看泪如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入桂渚次砂牛石穴》是唐代诗人刘长卿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刘长卿(709年—789年),字文房,籍贯为宣城(今属安徽)。他的一生颇为坎坷,官运起伏不定,曾因直言进谏而两次被贬至边远之地。然而,他的作品在文学史上仍具有重要地位,尤其是这首《入桂渚次砂牛石穴》。
  1. 诗歌原文
  • 扁舟傍归路,日暮潇湘深。
  • 湘水清见底,楚云淡无心。
  • 片帆落桂渚,独夜依枫林。
  • 枫林月出猿声苦,桂渚天寒桂花吐。
  • 此中无处不堪愁,江客相看泪如雨。
  1. 诗歌赏析
  • 首联“扁舟傍归路,日暮潇湘深”描绘了作者乘舟沿归路上的景致,日暮时分,水面显得更加深远,增添了几分孤寂与寥落之感。
  • 颔联“湘水清见底,楚云淡无心”通过对潇湘两水的描绘,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心无旁骛的境界。其中,“湘水清见底”形容湘江之水清澈见底,而“楚云淡无心”则表现了天空中的云彩轻盈而飘渺,不染尘世之气。
  • 颈联通过“片帆落桂渚”和“独夜依枫林”两个意象,将读者带入一个寂静而幽深的夜晚场景。其中,“片帆落桂渚”形象地描绘了船只在月光下悄然停泊的情景,而“独夜依枫林”则展现了作者孤独地依偎在枫树林中的场景。这些细节共同营造了一种凄清而又美丽的意境。
  • 尾联“此中无处不堪愁,江客相看泪如雨”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绪与悲凉。这句诗不仅揭示了作者所处的环境充满愁苦,而且通过“相看泪如雨”这一形象生动的描写,将情感推向高潮。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成功地传达了作者内心的忧伤与无奈,体现了唐代诗歌的独特韵味。

刘长卿的《入桂渚次砂牛石穴》不仅是唐代诗歌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深入感受到唐代诗歌的魅力与深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