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阳雁歌送兄南游

塞鸿声声飞不住,终日南征向何处。
大漠穷阴多冱寒,分飞不得长怀安。
春去秋来年岁疾,湖南蓟北关山难。
寒飞万里胡天雪,夜度千门汉家月。
去住应多两地情,东西动作经年别。
南州风土复何如,春雁归时早寄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随阳雁歌送兄南游》是唐代诗人刘商的作品。在这首诗中,刘商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与牵挂。诗作通过对塞鸿飞翔、大漠严寒、湖南蓟北关山艰难以及胡天雪夜和汉家月明的描绘,形象地展示了离别的艰辛和两地相思的深情,语言凝练而意境深远。

诗篇以大雁南飞的景象为引子,展现了边塞特有的自然景色和气候条件,如“塞鸿声声飞不住,终日南征向何处”表达了雁儿虽努力飞行却终不能停歇,终日向南追寻目的地的迷茫和无奈。这种景象既表现了自然的壮阔,也暗示了旅途的艰辛与不确定性。

诗中通过“寒飞万里胡天雪,夜度千门汉家月”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大漠中的艰苦环境。胡天之寒,使得雁儿不得不飞越万里之远去避风雪;而夜晚的旅程中,雁儿还要穿越千道门户,经历种种困难。这一描写不仅烘托了大漠环境的恶劣,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兄长南行不易的深刻体悟。

诗中还蕴含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深眷恋。通过“南北东西动作经年别”等句,诗人表达了对哥哥在南方长时间别离的哀愁和不舍。这种离别不仅是地理空间上的分离,更是心灵深处的一种痛楚和牵挂。

诗歌结尾部分,诗人通过询问南州的风土人情,以及对春雁归时寄书的期望,寄托了对家人的关怀和对团圆的期盼。这既是对远方亲人的深切关怀,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

刘商通过这首《随阳雁歌送兄南游》,不仅展现了唐代边塞地区的自然风貌和严酷环境,更深刻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无尽思念和深情厚谊。其作品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是研究唐代文学和民间文化的重要文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