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樊川别业即事

无事称无才,柴门亦罕开。
脱巾吟永日,著屐步荒台。
风卷微尘上,霆将暴雨来。
终南云渐合,咫尺失崔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夏日樊川别业即事》是唐代诗人刘得仁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相关内容:

  1. 作者简介
  • 刘得仁:唐代著名诗人,其创作风格多样且具有深刻的哲理性。他的诗歌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情感和思想,也折射出当时社会的某些现象。作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刘得仁在诗歌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感情见长,语言清新自然,善于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1. 诗歌原文及鉴赏
  • 原文:无事称无才,柴门亦罕开。脱巾吟永日,著屐步荒台。风卷微尘上,霆将暴雨来。终南云渐合,咫尺失崔嵬。
  • 译文注释:这首诗用词简练,语言质朴,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对自然的感悟。诗中的“柴门”、“脱巾”等词汇,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然的生活状态。同时,诗中的“风卷微尘上,霆将暴雨来”等意象,形象地描绘了大自然的变幻莫测和壮丽景色,引人入胜。
  1. 作品赏析
  • 主题思想:《夏日樊川别业即事》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佛家修行生活的向往。诗中不仅有对自然美的赞美,更有对人生哲学的思考。诗人通过观察自然的变化,领悟到人生的无常,并试图通过禅修达到心灵的净化。
  1. 写作背景
  • 创作时间与地点:据历史记载,刘得仁在唐肃宗至德年间(756年)任左拾遗,因直言进谏而被贬为连州阳山令。这种政治上的挫折可能使他更加倾向于寻找精神上的寄托和慰藉。因此,他在樊川别业的隐居生活中创作了这首《夏日樊川别业即事》,以表达自己对佛法的向往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夏日樊川别业即事》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文化的传递和历史的见证。它让我们了解到唐代诗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同时也启示现代人如何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找到心灵的栖息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