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署早春晴望

御林闻有早莺声,玉槛春香九陌晴。
寒著霁云归紫阁,暖浮佳气动芳城。
宫池日到冰初解,辇路风吹草欲生。
鸳侣此时皆赋咏,商山雪在思尤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禁署早春晴望》是唐代诗人刘得仁的作品,体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下面将对该诗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刘得仁,字升之,唐朝时期著名文学家。他的作品多以抒情为主,风格清新,意境深远,被后人广泛传颂。在这首诗中,刘得仁通过描写早春时节的景色,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2. 原文节选及翻译

  • 御林闻有早莺声:听到皇宫里传来了早春时鸟儿的鸣叫声,暗示着春天的到来。
  • 玉槛春香九陌晴:春风拂过玉栏杆,九陌(古代指城市的主要干道)上的春意盎然,阳光明媚。
  • 寒著霁云归紫阁:雨后天晴,乌云消散,太阳照耀着紫阁,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 暖浮佳气动芳城:温暖的春风让整个城市都充满了生机,花草树木似乎都在轻轻摆动。
  • 宫池日到冰初解:皇宫里的池塘水面上,冰块开始融化,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
  • 辇路风吹草欲生:辇路两旁的草丛中,春风正吹动着嫩绿的草叶,仿佛在诉说着生命的顽强与活力。
  1. 作品赏析
  • 情景交融:诗中通过对早春景色的描绘,将诗人的情感融入自然之中,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 意象鲜明:诗人善于运用各种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如“早莺”、“玉槛”、“宫池”等,都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使得整首诗更加丰富多彩。
  • 语言精炼:刘得仁的诗语言简洁明了,但不失韵味,读来朗朗上口,让人回味无穷。
  1. 背景介绍
  •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唐代,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环境相对稳定,文化繁荣,为诗歌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作者刘得仁本人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诗歌在当时广受好评。
  1. 艺术特色
  • 音乐性:诗歌具有很强的音乐性,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
  • 画面感:诗中所描绘的场景栩栩如生,仿佛让人置身于其中,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 情感表达:诗歌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情感真挚而深沉。
  1. 文化价值
  • 历史价值:作为唐代的文学作品,《禁署早春晴望》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可以为我们了解唐代的诗歌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
  • 教育价值:诗歌中的优美词句和深邃意境,对于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 传承价值:这首诗不仅是刘得仁个人创作的结晶,更是唐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禁署早春晴望》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唐诗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人们不仅能够感受到古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还能从中汲取到生活的智慧和灵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