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巳接清明游宴

上巳欢初罢,清明赏又追。
闰年侵旧历,令节并芳时。
细雨莺飞重,春风酒酝迟。
寻花迷白雪,看柳拆青丝。
淑气如相待,天和意为谁。
吁嗟名未立,空咏宴游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上巳接清明游宴》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唐代诗词,由独孤良弼所作。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俗与文化氛围。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的内容:

  1. 诗词背景
  • 创作时间:《上巳接清明游宴》的创作时间被确定为唐代。这一时代背景为诗歌提供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环境,使得作品在表达方式上具有独特的时代特征。
  • 作者身份:该诗的作者是独孤良弼,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唐代诗人。他的文学成就使他成为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人物之一。
  1. 诗词原文
  • 上巳欢初罢,清明赏又追。
  • 闰年侵旧历,令节并芳时。
  • 细雨莺飞重,春风酒酝迟。
  • 寻花迷白雪,看柳拆青丝。
  • 淑气如相待,天和意为谁。
  • 吁嗟名未立,空咏宴游诗。
  1. 词句解析
  • “上巳欢初罢,清明赏又追”:这句表达了上巳节的欢乐刚结束,清明时节的赏景活动又开始了。上巳节和清明节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各有其独特的意义和活动,诗人在这两句中巧妙地连接了两个不同季节的活动,展示了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循环。
  • “闰年侵旧历,令节并芳时”:这里指出闰年后的节气与正常年份相同,春天的气息更加芬芳迷人。通过这种对比,诗人强调了自然界在闰年中的特殊美丽,也暗示了岁月更迭中的自然规律。
  • “细雨莺飞重,春风酒酝迟”:细雨蒙蒙中,莺鸟欢快地飞舞;春风拂面,酒酿却迟迟未能完成。这里的“重”字和“迟”字,分别描述了雨中鸟儿的活泼与春风酒的慢熟,体现了诗人观察入微的观察力和细腻的情感表达。
  • “寻花迷白雪,看柳拆青丝”:诗人在寻花的过程中被美丽的景色所吸引,而春天的景象更是令人陶醉。这句诗描绘了春天生机勃勃、色彩斑斓的画面,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 “淑气如相待,天和意为谁”:这里的“淑气”指的是春天的气候,它如同有情有意般等待着人们,而“天和意”则是指大自然的和谐与人的意愿相一致。诗人在此表达了对自然界和谐状态的赞美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感慨。同时,也暗含了诗人对于个人命运与社会和谐关系的思索。
  • “吁嗟名未立,空咏宴游诗”:诗人感叹自己虽有着美好的名声却没有实际的成就,只能空谈宴乐之事而无实质内容。这句反映出诗人对于人生价值的深刻反思,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无奈。

《上巳接清明游宴》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感的佳作,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唐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貌,同时也能体会到作者深邃的思想感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