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先生耳鼻有仙骨,自号狂生中有物。金华侍讲三十年,儿戏公卿与簪笏。
青门抗行谢客儿,健笔连羁王献之。长安素绢书欲遍,主人爱惜常保持。
每叹二疏不足道,复言四皓常枯槁。去年寝疾弥数旬,神鬼盈庭谋一老。
长男泣血求司命,少女颦眉诵《灵宝》。还如简子复归来,更与洪崖同寿考。
上书北阙言授箓。税驾东州愿修道。初闻行路犹未信,果达吾君谓之好。
山阴旧宅作仙坛,湖上闲田种芝草。镜湖之水含杳冥,会稽仙洞多精灵。
须乘赤鲤游沧海,当以群鹅写道经。皇恩赠诗四十字,明主赐金三十镒。
供帐倾朝一送归,双童驷马从兹出。回看紫绶若轻尘,远别青门嗟故人。
鸳鹭差池攀羽盖,虹霓夭矫翊车轮。田田列侍浮丘伯,曾子荣过朱买臣。
余高若是有先觉,灭迹归根从大朴。千载悠悠等令威,十洲漫漫思方朔。
归去来,青牛顿足少迟回。忽然云雾不相见,唯有飘飘香气来。
紫阳真人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
“紫阳真人歌”是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创作的一首诗,收录在《醒世恒言》中。这首诗描绘了紫阳真人修炼成仙的过程和他与人交往的种种故事。它通过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以及富有哲理性的句子来展现道教思想中的虚无主义和个人修养的重要性。
“紫阳真人歌”的主题是探讨个人修行和道德修养,强调内心的平静和对自然界的敬畏。诗中描述了紫阳真人如何在修炼过程中克服困难,并最终达到与道合一的状态。同时,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伦理观念和社会秩序问题,通过虚构的故事来讽刺现实。
这首作品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丰富的想象力以及深刻的思想内涵,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的影响深远。尽管诗中没有直接提及具体的道教神仙形象或故事,但它所传达的精神和主题在道教文化中具有广泛的意义,并且为后来的道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