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归宜春留题新安馆

东里如今号郑乡,西家昔日近丘墙。
芸台四部添新学,秘殿三年学老郎。
天外鸳鸾愁不见,山中云鹤喜相忘。
犹张皂盖归蓬荜,直谓时无许子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将归宜春留题新安馆》是唐代诗人卢肇的作品,其原文为:“东里如今号郑乡,西家昔日近丘墙。芸台四部添新学,秘殿三年学老郎。”

在对这首诗进行赏析时,首先应关注卢肇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卢肇是江西宜春文标乡人,他在会昌三年(843年)考中了状元,随后在歙州、宣州、池州、吉州等地担任过刺史。他的仕途经历颇为丰富,这也使得他的创作素材来源多样,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现象。

分析诗句内容,可以发现诗中的“东里”和“西家”分别指代不同的地理或文化区域,通过对比两者,表达了作者对两地变迁的感受。“芸台四部添新学”与“秘殿三年学老郎”,则描绘了教育和文化发展的不同面貌。其中,“芸台”可能是指古代藏书之地,也指掌管图书的官署,即秘书省。“新学”与“老郎”则暗示着时代更迭,新旧交替的社会现象。

探讨诗歌的艺术特色。卢肇的诗歌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著称,这首诗也不例外。它通过对东里和西家的描写,展现了地域之间的变迁;通过教育发展的对比,反映了社会发展的不同面向。整体上,诗歌结构紧凑,语言精炼,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将归宜春留题新安馆》不仅是卢肇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研究唐代文学和社会文化的珍贵资料。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能够领略到卢肇的文学才华,也能深入理解唐代的社会面貌及其变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