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放鱼歌

常州贤刺史,从谏议大夫除。天地好生物,刺史性与天地俱。
见山客,狎鱼鸟。坐山客,北亭湖。命舟人,驾舫子。漾漾菰蒲,酒兴引行处。
正见渔人鱼,刺史密会山客意。复念网罗婴无辜,忽脱身上殷绯袍。
尽买罟擭尽有无,鳗鳣鲇鳢鳅。涎恶最顽愚,鳟舫见豳风。
质干稍高流,时白喷雪鲫鲤𦛇。此辈肥脆为绝尤,老鲤变化颇神异。
三十六鳞如抹朱,水苞弘窟有蛟鼍。饵非龙饵唯无鲈,丛杂百千头。
性命悬须臾,天心应刺史。刺史尽活诸,一一投深泉。
跳脱不复拘,得水竞腾突。动作诡怪殊,或透藻而出。
或破浪而趋,或掉尾孑孑。或奋鬣愉愉,或如莺掷梭。
或如蛇衔珠,四散渐不见。岛屿徒萦纡,鸂鶒鸰鸥凫。
喜观争叫呼,小虾亦相庆。绕岸摇其须,乃知贪生不独顽痴夫。
可怜百千命,几为中肠菹。若养圣贤真,大烹龙髓敢惜乎。
苦痛如今人,尽是鱼食鱼。族类恣饮啖,强力无亲疏。
明明刺史心,不欲与物相欺诬。岸虫两与命,无意杀此活彼用贼徒。
亦忆清江使,横遭乎余且。圣神七十钻,不及泥中鳅。
哀哉托非贤,五脏生冤雠。若当刺史时,圣物保不囚。
不疑且不卜,二子安能谀。二子傥故谀,吾知心受诛。
礼重一草木,易卦称中孚。又曰钓不纲,又曰远庖厨。
故仁人用心,刺史尽合符。昔鲁公观棠距箴,遂被孔子贬而书。
今刺史好生,德洽民心。谁为刺史一褒誉,刺史自上来。
德风如草铺,衣冠兴废礼。百姓减暴租,豪猾不豪猾。
鳏孤不鳏孤,开古孟渎三十里。四千顷泥坑为膏腴,刺史视之总若无。
讼庭雀噪坐不得,湖上拔茭植芙蕖。胜业庄中二桑门,时时对坐谈真如。
因说十千天子事,福力当与刺史俱。天雨曼陀罗花深没膝,四十千真珠璎珞堆高楼。
此中怪特不可会,但慕刺史仁有馀。刺史敕左右兼小家奴,慎勿背我沈毒钩。
念鱼承奉刺史仁,深僻处,远远游。刺史官职小,教化未能敷。
第一莫近人,恶人唯口腴。第一莫出境,四境多网罟。
重伤刺史心,丧尔微贱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卢仝的《观放鱼歌》是一首唐代的诗歌。下面是对这首作品的具体介绍:

  1. 作者背景:《观放鱼歌》是唐代诗人卢仝的作品,其生平及创作时间不详,但已知其为谏议大夫。卢仝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著称,其诗作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尤其是关注民生和自然生态的和谐。
  2. 诗歌原文:常州贤刺史,从谏议大夫除。天地好生物,刺史性与天地俱。见山客,狎鱼鸟。坐山客,北亭湖。命舟人,驾舫子,漾漾菰蒲。酒兴引行处,正见渔人鱼。刺史密会山客意,复念网罗婴无辜。忽脱身上殷绯袍,尽买罟擭尽有无。鳗鳣鲇鳢鳅,涎恶最顽愚。鳟鲂见豳风,质干稍高流。时白喷雪鲫鲤,此辈肥脆为绝尤。老鲤变化颇神异,三十六鳞如抹朱。
  3. 诗歌特点:《观放鱼歌》通过描绘常州贤刺史与山客、湖边渔夫之间的互动关系,表达了诗人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向往。在诗中,刺史放下权力的架子,与民同乐,甚至放弃了自己的官服,转而购买了渔人的渔具,体现了一种朴素的人文关怀和对自然的尊重。同时,诗人也通过对鱼类的细致观察,展现了自然界生物间的微妙关系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观放鱼歌》不仅是卢仝诗歌创作中的佳作,也是研究唐代社会风貌和诗人个人情感世界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唐代的文化背景及其在当时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