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朝邑

千室暮山西,浮云与树齐。
剖辞云落纸,拥吏雪成泥。
野火芦千顷,河田水万畦。
不知琴月夜,谁得听乌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朝邑张明府》是唐朝诗人卢纶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将具体介绍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内容和主题:

  1. 创作背景
  • 诗人简介:卢纶,字允言,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唐代著名诗人。他与钱起、刘长卿并称为大历十才子,是唐代中期诗歌的代表人物之一。
  • 写作时间:《送朝邑张明府》的完成时间为唐代宗大历年间,即公元766年至779年之间。
  • 作品风格:卢纶的诗歌以清新脱俗著称,其五律诗尤其讲究音韵和对仗,体现了唐代诗歌的严谨和雅致。
  1. 内容赏析
  • 自然描写:诗中“千室暮山西,浮云与树齐”描绘了一幅傍晚时分,天空中的浮云与树木交织在一起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氛围。
  • 社会描写:诗中“野火燃芦千顷,河水润田万畦”,展现了一幅农田景象,野火燃烧后的芦苇和河水滋润的田地,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的状况。
  • 琴声描写:“不知琴月夜,谁得听乌啼”一句,通过琴声与夜晚乌鸦的啼鸣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高雅艺术与世俗生活的反差以及对音乐美的向往。
  1. 主题思想
  • 对艺术的赞美:诗中通过对琴声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高雅艺术的向往和赞美。
  • 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诗中的自然描写展示了诗人对大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赞赏。
  • 对社会现实的反思:通过对农事活动的描写,诗人间接地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生产状况,以及对农民生活状态的关注。

《送朝邑张明府》不仅在艺术表现上独树一帜,而且在主题上也具有深刻的意义。它通过简洁的语言和鲜明的意象,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美、社会现实以及艺术追求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