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定陵寺

古塔荒台出禁墙,磬声初尽漏声长。
云生紫殿幡花湿,月照青山松柏香。
禅室夜闻风过竹,奠筵朝启露沾裳。
谁悟威灵同寂灭,更堪砧杵发昭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宿定陵寺》是唐代卢纶创作的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 古塔荒台出禁墙,磬声初尽漏声长。
  • 云生紫殿幡花湿,月照青山松柏香。
  • 禅室夜闻风过竹,奠筵朝启露沾裳。
  • 谁悟威灵同寂灭,更堪砧杵发昭阳。
  1. 诗歌赏析
  • 意境深远:整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夜晚景象,通过古塔、荒台、紫殿和青山等意象,展现了一种超然脱俗的美感。
  • 音韵和谐:诗中的“磬声”与“漏声”相呼应,形成了一种悠扬的音韵效果,使得整个诗歌听起来更加悦耳动听。
  1. 创作背景
    《宿定陵寺》的创作背景较为复杂,卢纶在唐代遭遇政治变故,生活坎坷。这首诗可能反映了他当时的心境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作为一位诗人,卢纶的作品往往富有哲理,这首诗也不例外,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思想。

  2.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诗中既有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又有人物活动的场景,两者相互映衬,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用词精准:诗人在选词造句上十分讲究,如“紫殿”与“松柏香”不仅形容景色,也暗示了佛教的庄严氛围。
  • 象征意味深长:诗中的“威灵”和“砧杵”等元素,都带有浓厚的象征意味,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命运的深刻思考。
  1. 文化影响
    《宿定陵寺》不仅是卢纶个人的代表作,也成为了唐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篇章。其优美的语言和深邃的主题,影响了后世无数诗人的创作,成为研究唐代文学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

《宿定陵寺》不仅是一首表达自然美景的古诗,更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佳作。它不仅展现了唐朝诗人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才华,也体现了他们对生命、自然和宇宙的深刻思考。对于喜爱中国古代文学的朋友来说,这首诗无疑是一部值得一读再读的经典之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