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公嘉遁所,浪迹难追攀。
浮舟暝始至,抱杖聊自闲。
双岩开鹿门,百谷集珠湾。
喷薄湍上水,舂容漂里山。
焦原不足险,梁壑未成艰。
我行自春仲,夏鸟忽绵蛮。
蕙草色已晚,客心殊倦还。
远游非避地,访道爱童颜。
安能徇机巧,争夺锥刀间。
夕次鹿门山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夕次鹿门山作》是唐代诗人阎防所作,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词作品。这首诗作不仅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而且在文化和思想上也有着深远的影响。以下是对《夕次鹿门山作》的具体介绍:
作者介绍:阎防(约公元734年-约公元798年),字子夏,长安人,唐朝著名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诗歌以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见长,其诗作常流露出隐逸山林的生活理想和对世事的淡泊态度。
诗词原文:庞公嘉遁所,浪迹难追攀。浮舟暝始至,抱杖聊自闲。双岩开鹿门,百谷集珠湾。喷薄湍上水,舂容漂里山。焦原不足险,梁壑未成艰。我行自春仲,夏鸟忽绵蛮。蕙草色已晚,客心殊倦还。远游非避地,访道爱童颜。安能徇机巧,争夺锥刀间。
诗词赏析:《夕次鹿门山作》以其清新脱俗的意境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首联“庞公嘉遁所,浪迹难追攀”点明了诗人的归隐之志,表达了他渴望远离尘世纷扰,寻找心灵的宁静之所;颔联“浮舟暝始至,抱杖聊自闲”则描绘了一幅渔舟晚归、悠然自乐的画面,展现了诗人与世无争、享受生活的态度。颈联“双岩开鹿门,百谷集珠湾”生动描绘了鹿门山的壮丽景色,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尾联“安能徇机巧,争夺锥刀间”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名利场中勾心斗角的鄙夷,彰显了他追求心灵自由和超脱世俗的理想。
文化影响:阎防的《夕次鹿门山作》不仅是其个人创作的结晶,也是唐代文学的一个重要标志。它展示了唐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热爱以及对于精神自由的向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夕次鹿门山作》作为唐代诗歌的瑰宝,不仅在艺术上取得了高度的成就,更在文化和思想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鉴赏,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唐代文学的魅力,还可以从中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及其背后的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