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冈如抱岳如蹲,屈曲秦川势自尊。
天地并功开帝宅,山河相凑束龙门。
橹声呕轧中流渡,柳色微茫远岸村。
满眼波涛终古事,年来惆怅与谁论。
潼关河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潼关河亭》中的岁月沉思
《潼关河亭》是唐代诗人薛逢在唐懿宗时期的作品,它以浑厚的笔触勾勒出了潼关的雄伟与沧桑。诗中不仅展现了黄河河畔的壮丽风光,还蕴含了诗人对于国家和自身命运的深刻思考。
首四句,薛逢以粗线条勾画出潼关的地理形势,让人仿佛置身于那波涛汹涌的大河之旁,感受着它的雄浑与壮阔。”橹声”二句,则是诗人情感的转折点,他的视线被拉回到眼前这个河亭之上。这片刻间的停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欣赏,更是一种心灵的触动,使得诗人的思绪开始游离于现实之外。
最后两句,则是全篇的高潮。诗人站在亭下,目睹着黄河波涛滚滚东去,心中不禁升起无尽的感慨。这不仅仅是对大河无尽生命力的赞美,更是对时光流逝、世事无常的深深感慨。这种感慨,既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兴衰的关注,也表达了个人对于生命意义的追问。
《潼关河亭》作为一首五言律诗,虽然篇幅不长,但每一个字每一句都充满了力量。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述,更是诗人情感的流露,是对那个时代的深情回望。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之情,以及他在动荡不安的年代中所表现出的坚韧与执着。
阅读《潼关河亭》,就像是一次与历史的对话,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动荡时代的一角。诗人薛逢以其独特的文学才华,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使我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体会到其中的深远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