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宵览月

月生东荒外,天云收夕阴。
爱见澄清景,象吾虚白心。
耳目静无哗,神超道性深。
乘兴得至乐,寓言因永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春宵览月》是唐代阎宽的一首诗。这首诗以其优美的意境和深邃的哲理,成为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背后的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

  1. 诗歌内容:《春宵览月》描绘了诗人在一个宁静的夜晚,欣赏月亮的美丽景致。诗中,“月生东荒外,天云收夕阴”形象地表达了月亮从东面的荒野上升起,而天空的云彩也散去了黄昏时的阴霾。接下来,“爱见澄清景,象吾虚白心。耳目静无哗,神超道性深”进一步描绘诗人的内心世界,他感受到了清澈明朗的景色,并以此激发出心灵的纯净与超越世俗的境界。最后两句“乘兴得至乐,寓言因永吟”则表达了诗人在享受自然之美的同时,也在思考生命的意义和哲学问题。

  2. 艺术手法:这首诗采用了丰富的象征和隐喻,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例如,“月生东荒外”可能象征着新月或初升的月亮,而“天云收夕阴”则可能象征着黑暗的过去已经过去,新的光明即将到来。此外,“耳目静无哗”,通过声音的静谧来强调诗人内心的宁静;“乘兴得至乐”,则表达了诗人在欣赏美景时的愉悦感和心灵上的满足。这种艺术手法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使读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3. 文化价值:《春宵览月》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自然描写诗,它还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通过对月亮的观察,诗人可能联想到人生的起伏、变迁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这种对自然美的感悟,可以启发现代人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宁静,反思自我,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提升和成长。因此,这首诗不仅是文学创作的典范,也是人们寻求心灵慰藉的重要源泉之一。

《春宵览月》作为唐代阎宽的代表作之一,不仅是诗歌艺术的展现,也是中国文化和哲学思想的反映。它以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宇宙和生命的思考。这首诗不仅在当时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而且在今天依然被广泛传颂,成为了中华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