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下江宁

暮天微雨散,凉吹片帆轻。
云物高秋节,山川孤客情。
霜蘋留楚水,寒雁别吴城。
宿浦有归梦,愁猿莫夜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早下江宁》是唐代诗人钱起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及其相关信息的介绍:

  1. 作者简介
  • 钱起,字仲文,汉族,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他是唐朝大历十才子之一,与郎士元齐名,并被誉为“钱郎”。钱起在唐肃宗至德年间考中进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
  • 作为一位杰出的诗人,钱起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一种深沉的情感和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他的诗作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而著称。
  1. 诗歌原文
    暮天微雨散,凉吹片帆轻。
    云物高秋节,山川孤客情。
    霜蘋留楚水,寒雁别吴城。
    宿浦有归梦,愁猿莫夜鸣。
  2. 诗意解析
  • 暮天微雨散:描述了傍晚时分天空中的细雨逐渐消散的情景。
  • 凉吹片帆轻:表达了微风拂过轻飘的帆船,带来一丝凉爽的感觉。
  • 云物高秋节:指出了秋季时节云雾缭绕的自然景观。
  • 山川孤客情:展现了诗人作为孤独旅人在山川间的感受。
  • 霜蘋留楚水:暗示了楚地的湖面上飘着霜冻的蘋草。
  • 寒雁别吴城:描写了北归的大雁在秋天告别吴地的景象。
  • 宿浦有归梦:表明诗人在夜晚的住宿地点有着关于归途的梦想。
  • 愁猿莫夜鸣:通过描述猿猴在深夜不发出声音,增添了诗句的哀愁氛围。
  1. 文学影响
  • 《早下江宁》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自然景观。其优美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使其成为研究唐代文学的重要文献。
  • 该诗体现了唐代文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孤独旅行者心境的理解,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和艺术表达能力。
  1. 文化传承
  • 钱起的这首诗不仅在当时受到推崇,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在现代,人们仍然能够在各种诗歌朗诵会和文学讲座中听到这首诗的吟唱。
  • 通过对《早下江宁》的学习,不仅可以领略到唐诗的艺术魅力,还能深入理解唐代诗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

《早下江宁》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篇,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反映了唐代的社会风情和个人情感。通过了解这首诗及其背后的故事,可以更好地欣赏唐代文学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韵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