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南去竹如云,老叶新梢乱不分。
帝子不归风雨恶,深林何处觅湘君。

诗句赏析

洞庭南去竹如云

  • 意境描绘:诗人以简洁的笔触描绘出洞庭湖以南的竹林,形象地描绘出一片连绵不断的竹林,如同云一样,给人以深远、宽广的视觉感受。
  • 象征意蕴:竹子象征着坚韧和不屈的精神,通过描述“竹如云”,寓意着坚韧不拔的意志和高洁的品质。

老叶新梢乱不分

  • 自然景象:通过对树叶和树枝的描述,展现出自然界中季节更迭、生命轮回的景象。
  • 哲理思考:反映出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思考,以及对自然更迭规律的敬畏。

帝子不归风雨恶

  • 历史典故:引用《楚辞·招魂》中的“帝子”一词,表达了对古代帝王或贵族的怀念之情。
  • 情感表达:通过“帝子不归”这一意象,表达了对故国的深深思念和无法回归的无奈。
  • 社会背景: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反映了南宋时期的国家动荡不安,以及人民对安定生活的渴望。

深林何处觅湘君

  • 诗意延伸:“湘君”可能指的是屈原,诗人以此表达对屈原高尚情操和伟大作品的敬仰之情。
  • 文化内涵:通过提及屈原,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尊重。
  • 时代精神:反映了诗人在特定历史时期,对于坚守理想、追求真理的坚定信念。

译文对照

  • 原文:洞庭南去竹如云,老叶新梢乱不分。帝子不归风雨恶,深林何处觅湘君。
  • 译文:洞庭湖向南伸展如一片白云,树叶和枝梢交错不清。帝子不归来,风雨交加更显悲凉;深林中哪里能找到湘君?

注释详解

  • 洞庭南去竹如云:洞庭湖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大湖泊之一,位于湖南北部,其南面伸展至如一片白云般辽阔。这里的“竹”指代的是生长在湖畔的竹林,而“如云”则形容了竹林的茂密和广袤。
  • 老叶新梢乱不分:描述了竹林中树叶和枝梢的状态。这里的“老叶”指的是已经成熟的叶子,而“新梢”则是指刚刚长出的嫩叶。两者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然而,由于树龄的不同,它们在形态上难以区分开来,因此“乱不分”形容了这种模糊不清的景象。
  • 帝子不归风雨恶:这里的“帝子”可能指的是屈原,他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而“不归”则表示屈原没有回归故乡。在风雨交加的夜晚,诗人独自站在风雨之中,感叹时光流逝,人事已非。这里的“风雨恶”形容了风雨的猛烈程度,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愤和无助。
  • 深林何处觅湘君:描述了一位寻觅湘君(即传说中的湘水女神)的孤独身影。这里的“湘君”指的是湘水的女神,她通常被描绘为美丽而哀伤的形象。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他对湘君的深深思念和对她的崇敬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在深林中孤独前行的情景,寻找着心中的那份寄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