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遐寺东遐只在,海门东二月西桥。
送远公明月不来,过竹下白云相引。
到山中早时仿佛,三生会何日风流。
一笑同少待春晖,野花发新诗还肯。
解析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送别友人立平,并寄予深情。诗中通过描绘东遐寺、海门等自然景观,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友谊。
诗句注释及翻译
- “东遐寺东遐只在,海门东二月西桥。”
- “东遐寺”:指某个地名或地点。
- “东遐只在”:表明寺庙位于东部遥远之地。
- “海门东二月西桥”:暗示在海门之东,有一个名为二月西桥的地方。
- “送远公明月不来,过竹下白云相引。”
- “远公”:这里指送别的朋友。
- “明月不来”:意味着月亮不能如期而至,可能表示离别时的遗憾或无奈。
- “过竹下白云相引”:形容友人离去时,竹影婆娑,白云飘荡,仿佛在引导友人前行。
- “到山中早时仿佛,三生会何日风流?”
- “到山中早时”:指到达山中时的情景。
- “三生”:佛教用语,意为前世、今生和来世。
- “何日风流”:询问何时能再次相逢,表达了对重逢的期待。
- “一笑同少待春晖,野花发新诗还肯。”
- “一笑同少”:表示与朋友共度美好时光。
- “待春晖”:等待春天的到来,寓意希望和朋友一起享受美好的时光。
- “野花发新诗”:形容春天到来时,野花盛开,象征着新生和新意。
- “还肯”:表示愿意继续创作,不厌其烦。
赏析
整首诗以送别为主题,通过对东遐寺、海门、二月西桥等地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思念和祝福。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有趣。此外,诗中的“三生会”等佛教用语,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底蕴。整体来看,这首诗既展示了诗人的艺术才华,也传达了深厚的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