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人赠尔藤一枝,怪形偃蹇如蛟螭。
平生丘壑我所爱,魑魅惊走安敢窥。
梓潼当年赠桃竹,书阁照夜然青藜。
吁嗟古人迹已远,能无此物相扶持。
赵州八十始行脚,芒鞋健步双庞眉。
登山涉水览幽胜,意倦未必忘归期。
旧传化龙不复见,能解虎斗安足奇。
吾师履行极平坦,世人方寸生九疑。
云山住处本禅寂,猿鸟为伴真相知。
大千由来在脚底,要探理窟穷玄机。
鼓枻还从甬东去,出门一笑孤云飞。
【译文】
山人赠给你藤杖,藤杖奇特弯曲如同蛟螭。
平生爱好山水,魑魅不敢窥视。
梓潼关当年你送桃竹杖,书阁照夜青藜灯。
叹惜古人已远去,此物相扶持。
赵州八十开始行脚,芒鞋健步双眉浓。
登山涉水览幽胜,意倦未必忘归期。
旧传化龙不复见,能解虎斗安足奇。
吾师履行极平坦,世人方寸生九疑。
云山住处本禅寂,猿鸟为伴真相知。
大千由来在脚底,要探理窟穷玄机。
鼓枻还从甬东去,出门一笑孤云飞。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五言古诗,共八句28字。前四句写赠杖之事,后四句写杖之寓意,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修行的向往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赏析】
《藤杖赠西原道人》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全诗共有八句,每句字数不同,但都紧扣“藤杖”这一主题进行叙述和抒情。前四句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比喻,展现了藤杖的奇特之处及其与主人的关系;后四句则通过对藤杖寓意的阐述,表达了作者对于修行与自然的看法以及自己的人生态度。整体而言,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值得细细品味。
首联“山人赠尔藤一枝,怪形偃蹇如蛟螭”,开篇即点明了赠杖的原因——山人赠予藤杖一根。接下来,作者以生动的形象描绘了这根藤杖的独特之处,它弯曲得犹如蛟螭一般,充满了奇异之感。这一形象的塑造,不仅让读者对藤杖有了直观的认识,也使得整首诗的意境更加鲜明。
颔联“平生丘壑我所爱,魑魅惊走安敢窥”,进一步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的喜爱之情。他喜欢山川草木,这些美景让他心旷神怡、流连忘返。而对于那些邪恶之物,他却能够从容应对、毫不畏惧,这正是他内心强大、坚定的表现。
颈联“梓潼当年赠桃竹,书阁照夜青藜灯”,回忆了当年自己曾经受到过他人的帮助。那时,梓潼关赠给他桃竹杖,书阁中则燃起了青藜灯,照亮了他的前行之路。这段经历虽然已经过去很久,但在作者心中却依然历历在目、难以忘怀。这也是一种对友情与关怀的珍视与感激之情的表现。
尾联“吁嗟古人迹已远,能无此物相扶持”,则是对整个赠杖事件的感慨与总结。作者感叹古人的事迹已经远去,而如今自己却依然需要这根神奇的藤杖来辅助行走。这是一种对历史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的无奈与接受之情的表达。
尾联中的“吾师履行极平坦,世人方寸生九疑”一句,还巧妙地借用了佛教中的典故。这里的“吾师”可以理解为作者本人,而“履行”则指的是修行的过程。整句诗的意思是说:我的修行道路虽然非常平缓,但世间的人们却常常陷入困惑之中无法自拔。这是对修行者的一种警示与提醒,也是对人生哲理的一种深刻思考。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赠杖的场景和过程,同时融入了自己对自然、修行和人生的感悟与思考。其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