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楼远对鼎山斜,野客来寻驾鹿车。
竹屿暝烟浮翠黛,石田秋雨润银沙。
清尊未酌心先醉,往事重论鬓欲华。
肯借溪南三亩宅,从君学种邵平瓜。
《题邹惟中西楼》是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翻译和注释:
西楼远对鼎山斜,野客来寻驾鹿车。
竹屿暝烟浮翠黛,石田秋雨润银沙。
清尊未酌心先醉,往事重论鬓欲华。
肯借溪南三亩宅,从君学种邵平瓜。
- 第一联:“西楼远对鼎山斜,野客来寻驾鹿车。”
- 这两句描绘了西楼的远景,面对远方的鼎山,显得楼阁斜倚,给人一种静谧而古朴的感觉。
- “野客”指诗人自己,表达了诗人对西楼的亲近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追求。
- 第二联:“竹屿暝烟浮翠黛,石田秋雨润银沙。”
- 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西楼周围的自然环境。在傍晚的微光下,竹屿上笼罩着淡淡的雾气,如同翡翠般青翠;而秋雨洒落在石头田畴上,使得泥土变得湿润如银。
- 通过“暝烟”、“翠黛”、“秋雨”,营造了一种幽静、清新的氛围,使人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画卷之中。
- 第三联:“清尊未酌心先醉,往事重论鬓欲华。”
-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受。他虽然还未饮酒,但心情已经如同醉酒一般沉醉;而且,对于过去的往事,诗人似乎还留恋不已,以至于连自己的头发都开始变白了。
- 这种强烈的情感表达,既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也展现了他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留恋。
- 第四联:“肯借溪南三亩宅,从君学种邵平瓜。”
- 这两句提出了一个请求,希望可以借用西楼旁边的那片空地作为居住的地方。同时,诗人还表示愿意学习种植邵平瓜的方法,以此作为回报。
- 这里的“三亩宅”可能是指西楼旁的一块空地,而“学种邵平瓜”则是一种比喻,暗示着诗人想要在这片土地上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 第五联:“肯借溪南三亩宅,从君学种邵平瓜。”
- 最后一句重复前四句的内容,强调了诗人对西楼及其周边环境的热爱,以及他愿意为了这份热爱付出行动的决心。
这首诗通过对西楼、自然环境以及个人情感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它也展示了诗人在面对困境时仍然能够保持乐观和积极的心态。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元代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