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吹萧萧万木鸣,胜怀偏称薄寒生。
山开一线疑天小,洞隐重岩碍石横。
寺远欲迷归客路,江长时送断鸿声。
淹留更醉湖亭酒,莫遣青山笑宦情。
朔风吹动落叶沙沙作响,万木在冬日的萧瑟中低吟。
胜怀因寒冷而生,偏觉这份寒意更添诗情画意。
山间一线若隐若现,似乎天空被缩小了一般;
洞穴深处,重岩叠嶂,巨石横亘,宛如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卷。
寺庙远望,仿佛迷失了归途,江水长流,又似乎在送走断续的鸿雁。
沉醉于湖亭的美酒之中,不愿让青山嘲笑自己的宦海浮沉。
译文
初冬之际,郭给谏带领诸位同僚游历一线天回酌后湖亭。朔风吹过,万木皆响,冬天的寒冷让人倍感诗意。山峰如开,似乎天际也变得狭小;深洞隐藏于重重山岩之间,巨石横亘,宛如自然的屏障。远处的寺庙似乎让人迷失了方向,而江水长流,又似乎在送走断续的鸿雁。沉醉于湖边亭子的美酒之中,却不愿让青山笑我仕途的浮沉。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孙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中描绘了冬日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和审美体验。
首联“朔吹萧萧万木鸣,胜怀偏称薄寒生。”描绘了北风凛冽、草木摇曳的景象,表达了诗人面对严冬时的感慨。这里的“胜怀”指的是文人雅士的情趣,而“偏称”则强调了这种情怀与季节的契合。
颔联“山开一线疑天小,洞隐重岩碍石横。”则进一步描绘了大自然的奇特景观。诗人通过对比“山开一线”与“重岩碍石”,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和神奇,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颈联“寺远欲迷归客路,江长时送断鸿声。”则将视角转向了人文环境。诗人通过描述寺庙的遥远和自己行走的迷茫,以及江水的悠长和鸿雁的叫声,表达了自己对于旅途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尾联“淹留更醉湖亭酒,莫遣青山笑宦情。”则是整首诗的情感升华。诗人通过饮酒来消解心中的压力和烦恼,但同时他也明白,青山是不会理解自己的官场生活的。这里的“青山”不仅指自然界的山,更是诗人心中的一种象征,代表着官场的冷漠和无情。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和人文环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诗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也使得诗歌更加富有诗意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