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吴山水多清淑,峰峦涌翠波浮绿。
虞山琴川尤出奇,种秀山川有名族。
魏君伯广号慎轩,古貌古心异流俗。
襟怀夷坦绝崖岸,德能润身富润屋。
有田千顷阅人耕,有书五车教子读。
稻禾𥝧稏连三区,云子岁收仓廪足。
礼贤下士存恭敬,恤匮赒穷罄金玉。
声誉馨香比蕙兰,岁寒操守侔松竹。
筑堤捍水功尤大,郡侯赞美诗盈轴。
高风如此追古贤,青史无惭为褒录。
年推甲子月仲冬,蓂留五荚清传馥。
画堂开宴庆生申,洞天正喜蟠桃熟。
九叠光浮翡翠屏,连枝绣展芙蓉褥。
碧落行云遏不飞,朱唇皓齿歌新曲。
兽□清燃龙脑香,鸾刀细切驼峰肉。
高人硕士总称贤,衣冠济济来相续。
臞樵先生仙之徒,丘壑峥嵘饱胸腹。
蓬莱阆苑入挥洒,万里扶桑连若木。
金银宫阙驻群仙,半衣冰绡半霞縠。

这首诗的格式要求是先输出诗句,然后给出译文,最后附上赏析。下面是逐句释义:

庆魏伯广寿
中吴山水多清淑,峰峦涌翠波浮绿。
虞山琴川尤出奇,种秀山川有名族。

注释:

  • 庆:庆祝、赞美的意思。
  • 魏伯广:即魏伯广,这里指代一个人物或群体。
  • 中吴:指的是中国中部地区,特指江苏一带。
  • 清淑:清新美好。
  • 峰峦涌翠:形容山峰连绵起伏,山上郁郁葱葱,充满生机。
  • 波浮绿:水面上漂浮着绿色的树叶或草叶。

译文:
在美丽的中吴山水之中,有许多清新美好的景色,青山绿水,生机勃勃。虞山和琴川等地更是独特美丽,风景如画。

赏析:
第一句通过描绘中吴地区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对这片土地的美好赞美,为下文的人物或群体的赞美奠定了基础。第二句则具体提到了虞山和琴川等地的独特美景,进一步丰富了对中吴山水的描述。

  1. 魏君伯广号慎轩,古貌古心异流俗。
    襟怀夷坦绝崖岸,德能润身富润屋。

注释:

  • 慎轩:谨慎而高雅的品质。
  • 古貌:外貌庄重严肃。
  • 异流俗:与众不同,不随波逐流。
  • 夷坦:平和宽厚。
  • 德能:道德修养。
  • 润身:有益于身心。
  • 富润屋:使房屋富裕。

译文:
魏国的君主名为伯广,他以谨慎而高雅的品质著称,外表庄重严肃,与众不同,不随波逐流。他心胸宽广和平顺,能够用德行来滋养自己和他人的身心。

赏析:
这句诗通过对魏君伯广形象的刻画,展示了他的高贵品质和非凡才能。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他人格魅力的钦佩和敬仰之情。

  1. 有田千顷阅人耕,有书五车教子读。
    稻禾𥝧稏连三区,云子岁收仓廪足。

注释:

  • 有田:拥有大量的田地。
  • 千顷:一千顷,极言田地之多。
  • 阅人耕:监督人们耕种。
  • 有书:拥有大量的书籍。
  • 五车:古代计量单位,相当于五辆大马车所载之量。
  • 稻禾𥝧稏:稻谷堆积成堆的样子。
  • 连三区:连续有三块区域。
  • 云子:粮食,此处比喻丰收的粮食。
  • 仓廪足:仓库里的粮食充足。

译文:
魏国的君主拥有成千上万顷的良田,亲自监督人们的耕种工作。他还拥有大量的书籍,并教授子女阅读学习。稻谷堆满三个区域,粮食丰收,仓库里的粮食足够使用。

赏析:
第三句诗通过对魏国君主所拥有的土地和藏书的描绘,展现了他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和对教育事业的支持。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国家繁荣和个人成就的自豪感。

  1. 礼贤下士存恭敬,恤匮赒穷罄金玉。
    声誉馨香比蕙兰,岁寒操守侔松竹。

注释:

  • 礼贤下士:尊敬贤人,礼待士人。
  • 存恭敬:保持恭敬的态度。
  • 恤匮赒穷:救济贫困的人。
  • 馨香:香气四溢,此处比喻名声远播。
  • 比蕙兰:比喻贤人的名声如同芬芳的兰花一样高尚。
  • 岁寒操守:比喻坚守节操,不因严寒而改变。
  • 侔松竹:与松树竹子相比拟,形容品德高尚。

译文:
魏国君主尊重贤人,礼待士人,始终保持恭敬的态度。他关心贫困的人,给予他们物质上的帮助,甚至不惜耗尽自己的财富。他因此享有崇高的声誉,名声远播,如同芬芳的兰花一般高尚。他的品行如同冬天的松树竹子一般坚韧,不因严寒而改变。

赏析:
第四句诗通过对魏国君主对待贤人和贫困者的行为的描绘,展现了他的高尚品德和仁爱之心。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他人格魅力的钦佩和敬仰之情。

  1. 筑堤捍水功尤大,郡侯赞美诗盈轴。
    高风如此追古贤,青史无惭为褒录。

注释:

  • 筑堤捍水:建造堤坝以防止洪水泛滥。
  • 功尤大:功劳非常大。
  • 郡侯:指地方官员。
  • 赞美诗:赞扬魏国君主的文章或诗歌等文学作品。
  • 青史无惭:在青史上没有愧疚之处。
  • 追古贤:效仿古代贤人。
  • 褒录:表彰记录。

译文:
魏国君主建造堤坝以防止洪水泛滥,其功绩尤为显著。地方官员纷纷撰写赞美文章歌颂他的贡献,使得他的名字载入史书,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他效仿古代贤人,坚守节操,不为世俗所动。在青史上没有任何愧疚之处,他的事迹将永远被铭记。

赏析:
第五句诗通过对魏国君主修建堤坝的功绩的描绘,展现了他为民造福的伟大贡献以及他对古人的崇敬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他无私奉献和崇高品德的赞美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